毛绒玩具制作方法 毛绒玩具如何制作
毛绒玩具的工艺流程及制作方法
作为玩具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毛绒玩具在工艺流程及制作方法上有其自身独特的方法和标准要求,
只有了解并严格的按照它的工艺制作,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毛绒玩具产品。从大的框架上来讲,毛绒玩具制作加工主要分三部分:裁剪;缝纫;后整理。下面按照这三部分分别阐述:
一、裁剪。
传统的裁剪方法主要有热裁、冷裁、手工裁剪,现在一些工厂开始采用镭射裁剪,也有个别地方用服装行业的净裁机进行剪裁。不同的面料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裁剪方法。
一般来说,手工裁剪准确性比较低,并且效率差。
冷裁既是用钢制的磨具结合压力机压裁玩具面料,适用于比较薄的面料做多层裁剪,效率较高。热裁是用石膏板和热熔丝做出的板型模具,通电后熔断切割玩具面料。此热裁方法比较适合化纤类的厚一些的面料, 不能多层裁剪。新式的镭射裁剪准确度非常高,人工耗费比较少,但速度略慢,并且机器的价格比较昂贵,当然双头的镭射裁剪机能弥补速度上的缺欠。
裁剪中要注意的问题是玩具面料的毛向、色差和料片的数量等,而且裁剪一定要科学的排版,那样可以省去不少面料,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裁剪这一关用电的安全尤为重要。
二、缝纫。
缝纫这个环节是将裁剪好的玩具料片缝合在一起,形成玩具的基本形状,以利于后期的填充、整理,最终完成产品。玩具行业用的缝纫机大部分是工业用的高速平缝机,家用的缝纫机不太适合毛绒玩具的制作加工。
行内的人都知道,缝纫这道环节中,缝合尺寸和标记点的对齐很重要,大部分的玩具缝合尺寸为5mm,一些小型玩具可以使用3mm的缝份儿,如果缝合尺寸不一样,会出现变形或不对称的现象,如左腿和右腿大小粗细不一样;如果标记点缝合不对齐,会出现如:肢体扭曲变形、脸部形状走样等。
使用中不同的玩具面料应注意使用不同的机针和针板,
薄一些的面料大部分使用12#、14#的缝纫机针,并采用小眼的针板;厚一些的面料常用16#、18#的机针,并使用大眼针板。缝制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不能出现跳线,针对不同大小的玩具料片调整针码,并注意线迹的完好。
缝合料片儿的起始位置要注意打倒退针,避免缝合的料片开线。在玩具缝制过程中,相对较难的部位一般在玩具的头部缝合上和脚掌的部位上,比如车耳朵,转脚掌,需要较高的技术和体能。
其它的方面,如根据厚薄面料调整机器牙齿的高低、根据面料颜色选用相同的对色线等都是一些常规注意的事项。当然,缝纫班组品质的随时检查、流水线的合理安排、辅助工的有效使用都是提高效率和严格品质的关键。 缝纫机定期的上油、清理、检修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后整理。
从工序和设备的种类上讲,后整理这一环节相对复杂一些。后整理工序上有冲眼睛、翻皮、填充、缝口、脸部加工、整形、吹毛、剪线头、检针、包装等;设备有空压机、冲眼机、梳棉机、充棉机、检针机、吹风机等。
在冲压眼睛时要注意眼睛的型号规格,打上的眼睛应当检测眼鼻的牢固程度和拉力;填充时要注意填充部位的饱满、对称、到位,并用称量工具称量每个产品的重量;大部分玩具缝口的位置在后背,封口是要注意针码尺寸和左右对称,缝合后的位置不能看出太明显的针线痕迹,尤其是一些短绒热薄料,并且缝口处不能有太大的缝口漏洞;毛绒玩具的神韵往往集中在脸部位置,所以脸部的手工和细节处理很重要,比如脸型的固定、修剪、鼻子的手绣等;一个良好品质的毛绒玩具需要最终整理好外形,去除线头、附毛,做好检针、包装。
许多有多年经验的后整理工都堪称修改工艺师,可以将前道工序出现的一些问题,妙手修改过来。所以说,有经验的老工人对工厂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另外,后整理机器设备相对较多,比如空压机、梳棉机如果使用不当会有很大的危险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专人管理。
毛绒玩具制作最简单的方法
制作时首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制作毛绒玩具的半成品,先将包装盒中的毛绒面料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剪裁,然后将卡通人物的眼睛、鼻子和嘴用针线缝在毛绒面料上,接下来将两片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毛绒面料相对缝合在一起,如果你希望自己制作的毛绒玩具与众不同,那么你可以一改以往传统的旧式针法缝合,而改为锁边式针法缝合,这样缝合出来的毛绒玩具既牢固又突出了玩具的可爱。最后一步就是将两片即将缝合完毕的毛绒面料中填充一些丝绵等物品,这样使得制作出的毛绒玩更富有立体感。
待你把这一切都完成后,一个可爱、可亲的毛绒玩具就在你的手中诞生了。
妙手修改过来。所以说,有经验的老工人对工厂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另外,后整理机器设备相对较多,比如空压机、梳棉机如果使用不当会有很大的危险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专人管理。
毛绒玩具制作最简单的方法
制作时首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制作毛绒玩具的半成品,先将包装盒中的毛绒面料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剪裁,然后将卡通人物的眼睛、鼻子和嘴用针线缝在毛绒面料上,接下来将两片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毛绒面料相对缝合在一起,如果你希望自己制作的毛绒玩具与众不同,那么你可以一改以往传统的旧式针法缝合,而改为锁边式针法缝合,这样缝合出来的毛绒玩具既牢固又突出了玩具的可爱。最后一步就是将两片即将缝合完毕的毛绒面料中填充一些丝绵等物品,这样使得制作出的毛绒玩更富有立体感。
待你把这一切都完成后,一个可爱、可亲的毛绒玩具就在你的手中诞生了。
橡皮泥毛毛虫的手工制作过程
橡皮泥毛毛虫的手工制作过程方法如下:
方法一:
1、先用绿色橡皮泥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圆球,一个比一个小,按顺序排好,粘在一起,当作毛毛虫的头和身体。
2、用两块白色团成小球,粘在毛毛虫的头上,当作眼睛;用两块黑色团成小球,粘在白色的眼睛上面,当作眼珠。
3、用红色团一个小球,粘在眼睛下面,嘴。用黄色搓两个短短的小条,末端按成扁片,粘在毛毛虫的头上,当作触角,毛毛虫就做好了。
方法二:
1、取出深黄色的黏土揉成圆形。
2、取出两小块黑色黏土,揉成圆形粘到黄色球形上面充当毛毛虫的眼睛。
3、再取出黑色黏土,揉出两个长条粘到黄色粘土的上面。
4、取出黄色粘土,粘到黑色长条上面。
5、取出粉红色黏土,将其揉成圆形并粘到头部的侧面。6、取淡黄色黏土,揉圆粘到头部的下面。
7、取粉红色黏土,揉圆粘到后面。
8、取蓝色黏土,揉圆粘到后面。
9、取红色黏土,揉圆粘到后面。
10、取出黑色粘土,粘到身体的两侧作为毛毛虫的脚。
毛毛虫一般指鳞翅目(蛾类和蝶类)昆虫的幼虫。具3对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有的幼虫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刚毛,人碰到的话皮肤会红肿。
数字电影简介及详细资料
介绍
数字电影诞生20世纪80年代,是高科技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电影制作做不到的镜头需要借助电脑完成,或者运用了电脑技术会使影片更完美.于是传统电影引入数位技术。数字电影技术已经很成熟,创作人员已从过去单纯地运用数字特技逐步转化为将其与传统摄制、传统特技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在国内数字电影虽已在六七年前开始尝试但真正起步是在1996年长沙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以后
,在这次会议上"数字电影制作"被隆重地提上日程,确定为我国电影技术今后发展的突破口,在此之后,国家瞄准世界先进的电影数字制作技术,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
自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胶片成为电影图象和声音的唯一载体,电影银幕所展现出的色彩斑斓、声情并茂的影像令全世界亿万电影观众如痴如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位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领先的技术,电影经过百年磨砺,现今已向数位化发展。数字电影经过了不断完善和更新后,随着21世纪数字时代的到来,终于来到了我们身边。
国家广电总局《数字电影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数字电影,是指以数位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碟、光碟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位讯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制作完成之后,数位讯号通过卫星、光纤、磁碟、光碟等物理媒体传送,放映时通过数字播放机还原,使用投影仪放映。从而实现了无胶片发行、放映,解决了长期以来胶片制作、发行成本偏高的问题。
历程 提出构想
●1924年6月,有史记载的最早数字电影梦想提出。英国的GeeFyfe在泰晤士广播电台的节目中首次描绘了数字电影的梦想:"家庭主妇很自然地将使用新方法来预订她所需的物品。当她给肉匠打电话的时候,她能够看到当天上午肉匠出售的哪种排骨……'电视购物'将是大商场里新的招牌。而在影剧院里,将同步转播发生在世界上的重大事情,其间播放的是一些其它的奇观节目。"
起步阶段
● 1987年1月到1992年2月,数字电影放映机技术的早期起步阶段。
● 1987年美国休斯公司的技术员首先发明了液晶光电子管用来显示影像和高解析度的图形。其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Instruments,以下简称"TI")于1988年研制出了第一个数字微镜设备(DMD),该设备的原理就是在根据数位讯号"0""和1"开关驱动多组镜片膜,使其高速联动并按一定的角度偏转,从而用于反射出影像光线逼真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它实际上是一种电脑化的光开关系统。1990年初,德国首先发布其关于开发雷射数字放映机的可行性报告,并在1992年2月制造出了第一台稳定的雷射影像放映机。1992年初,美国的休斯公司与日本的JVC合作,研制出了基于光放大成像(ILA)技术的放映机系统。
试验阶段
● 1992年5月到1997年5月,数字电影的早期传输与放映系统试验以及数字放映机的市场试验阶段。
● 1992年5月,美国太平洋贝尔公司启动了"电影的未来技术实验系统"项目,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他们通过电话网试验了传输高清晰度格式的故事片"Bugsy",年底,美国AMC剧场放映系统用影片"BramStoker'sDraculla"对太平洋贝尔的"未来电影系统"进行了测试。
● 1994年1月,美国GLV投影放映技术公司Echelle(后来改名为硒光机器公司SiliconLightMachines)成立,致力于开发基于雷射光栅扫描技术的数字放映机系统。同年7月,美国7家联合的艺术电影院开始使用太平洋贝尔公司"未来的电影技术系统"。年底,太平洋贝尔"未来的电影技术实验"项目试验了将美国全国篮球职业联赛NBA的最后决赛实况从底特律传输到另外三个遥远的不同城市。
● 1995年8月,美国著作权保护方面的宏视公司(Macrovision)先后在波兰、南非、菲律宾和拉丁美洲等地方进行了CineGuardSystem的录像和电影实验项目。
● 1997年1月,美国TI公司开始制造DLP(digitallightprocessor,使用TI公司专门的DMD数字微镜晶片)数字电影放映机原型机,当年5月,发起基于1280X1024解析度DMD晶片(DMD1210)的数字放映机展示活动。
● 1997年底到1999年6月,数字放映机和传送方式不断成熟,数字电影最终开始商业化放映。
● 1997年底,欧盟Cine数字电影实验项目试验了从法国里昂分别向巴黎和英国伦敦实况转播巴赫的"OrpheusintheUnderworld"音乐会。
● 1998年10月,美国低预算影片《TheLastBroadcast》被传输到5个美国城市的电影院并首次使用了"国际数字放映机"公司DPI制造的DLP数字电影放映机进行了放映。
● 1999年5月,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首次在电影评奖之外,邀请负责电影技术创新的技术组织MITIC举办了数字电影专题展示会,会议使用DLP数字放映机放映了美国故事片《TheLastBroadcast》。
● 1999年6月18日,由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I--幽灵的威胁》(又译《星战前传Ⅰ:魅影危机》)开始在美国的6家影院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数字放映,采用了基于TI公司数字光学处理器(DLP)晶片技术的放映机。这是数字电影的首次商业放映,它标志著世界数字电影发展史的元年。《星球大战Ⅰ》的放映取得空前成功,其全球票房超过4亿美元。
● 1999年7月到11月,迪斯尼公司使用DLP数字放映机先后成功放映了影片《泰山》、《玩具总动员2》、《火星任务》、《恐龙》以及《BicentennialMan》等。
巡回演示
● 2000年年初,美国TI公司携带DLP数字电影放映机到欧洲的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巡回放映影片《玩具总动员2》;在随后的半年中,加拿大前身为Electrohome放映机制造商的"ChristieDigitalSystems"、比利时放映机制造商Barco和美国Imax收购的"国际数字放映机"公司DPI分别获得TI公司使用DLP晶片技术制造数字电影放映机的特许权。市场上能够提供商业服务的放映基本上都是使用TI公司DLP技术的数字放映机。
● 2000年3月,美国柯达公司与高通(Qualm)公司合作在其好莱坞影像技术中心设立了一个数字电影系统。同时,波音数字电影公司在年度ShoWest展览会上则成功进行了套用性的卫星传输试验,数位化放映了电影《SpyKids》。
● 2000年6月,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思科(Cisco)公司首次合作进行了基于网路传送的数字电影放映试验。实验使用Cisco公司基于IP协定的网际网路技术,将福克斯公司一部由真人和计算机生成影像有机合成的卡通片《TitanA.E》的信号,通过Qwest公司的虚拟专用光纤网路直接从福克斯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传输到亚特兰大的SuperComm展会计算机伺服器上存储,然后使用DLP数字放映机现场放映。
● 2000年7月,华纳兄弟公司继迪斯尼公司之后,实现了影片《完美风暴》在英国伦敦的数字影院首映的做法。同时,"在加州的环球制片厂的数字影院中放映了《侏罗纪公园III》,THX数字服务公司将整部电影以及多声道的音频内容压缩并刻录到13张DVD-R上,并下载到每家影院的伺服器上"。
不过,最为成功还是要数2002年5月的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新作《星战前传Ⅱ:复制人的进攻》在全球的数字放映。如果说在《星球大战I》中,还只是套用了大量的数字特技制作技术的话,那么在《星战前传Ⅱ:复制人的进攻》的拍摄中,"乔治?卢卡斯第一次抛开传统的胶片电影机,全面采用了数字拍摄设备。整部电影将没有一寸胶片,全部影像都用"0"和"1"来记录和表现,成为了第一个真人表演的没有Film(胶片)的Film(电影)"。这种放映,省去了数字影片制作完成后必须"数转胶",然后再复制大量拷贝在影院方形的时间和费用开支,同时保证了影片影像质量的始终如一。
概念背景 综合叙述
数字电影诞生20世纪80年代, 是高科技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电影制作做不到的镜头需要借助电脑完成,或者运用了电脑技术会使影片更完美。于是传统电影引入数位技术。数字电影技术已经很成熟,创作人员已运用数字特技逐步转化为将其与传统摄制、传统特技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在美国等国家涌现出一大批既掌握现代数位技术又极富艺术品味的创作人员,产生了一大批视听效果俱佳的影片。电影史上第一部全3D动画长片是迪斯尼的《玩具总动员》77分钟,1561个全电脑制作的3D镜头,历时四年,动用了110个工作人员,成本为3千万美金。1999年5月美国出现首批数字电影院,迪斯尼公司制作出了首部无胶片数字电影《玩具总动员续集》。
在全球113家数字电影影院中,美洲的美国拥有59家居世界第一位,加拿大有5家,墨西哥1家,巴西有3家;亚洲总共有25家,其中中国以13家的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拥有11家,居世界第三位,另外泰国有1家。欧洲国家有18家,具体地理分布为英国5家,法国2家,德国2家,西班牙2家,挪威1家,比利时1家,义大利1家,芬兰1家,斯洛伐克1家,匈牙利1家,奥地利1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有1家。非洲尚处于空白状态。
历史首映
1999年6月,当《星球大战I--幽灵的威胁》在美国首次进行数字的商业放映后,数字电影的历史元年从此确定。从今以后,电影的信号就具备了直接的数字传送和放映可能,这意味着原来电影发行中的拷贝复制、储存、运输、回收等巨大的发行费用可以减少多达90%;这还意味着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画面,或者完全用计算机生成的数字电影,再也不用为了拷贝发行而进行"数转胶"扫描,数字放映也不会刮伤拷贝,不会因放映太久而褪色变旧;这还意味着在永保绚丽影像质量的前提下,电影具备了与其他新兴媒体一样的实时互动等长处。可以说,电影不景气的"风水"在数媒时代又转了回来。然而,在世界范围内数字电影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幼稚时期,即使在数字电影领先的美国,各方面的观点也都有,尤其是数字电影对于美国既有的庞大发行部门利益的影响等等,使不少大公司仍处于审慎的观望和试验之中。
技术引进
中国数字电影虽已在六七年前开始尝试但真正起步是在1996年长沙中国电影工作会议以后,在这次会议上"数字电影制作"被隆重地提上日程,确定为中国电影技术今后发展的突破口,国家瞄准世界先进的电影数字制作技术,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了先进的技大设备。1999年,国家计委批准了广电总局的"电影数字制作产品示范工程"。
中国数位化电影还处于萌芽时期。中国数位化电影的发展有两大困境:经济问题,在中国发展数字电影还很难产生利润,数位化电影资金的投入非常大、设备折旧率高、工作员工的工资高等,中国数位化电影事业面临着如何创业、如何吸收外来资金"注入新鲜血液",如何实现商业回报进行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等紧迫问题。人才问题,分界线,缺少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人才,缺少像制作总监这样的高级人才,而且各个数位化电影企业之间缺乏战略性的合作。
技术原理
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方式(即"0"和"1"方式)制作、传输和放映的。以数位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碟、光碟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位讯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西方国家对数字电影技术的研究主要以美国电影电视技术工程师协会SMPTE(theSocietyofMotionPictureandTelevisionEngineers)为代表,该协会专设了数字电影DC28组织,下分为8个小组,负责研究和制订全球性地取代35毫米电影发行和放映的不同方面数位技术标准以及技术模式。
数字电影的整体技术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数字电影后期制作阶段的影像信号制作成数字电影母版。第二阶段是委托专门的数位技术服务公司对母版信号进行数字压缩、加密和打包,然后通过卫星或网路传送到当地的放映院,也可以直接将母版信号刻录成DVD唯读光碟或录制到磁带等载体上,通过传统的特快专递等服务传送到当地影院。第三阶段是在当地各影院或地区数位讯号控制中心对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和存储,获取和传送放映授权以及解密密码等。第四阶段是通过数字放映实现数位讯号的放映。
制作方式
它有三种制作方式:一是计算机生成;二是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拍摄;三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完成后,再数位化到电脑硬碟里。
从这三种拍摄方式的效果看,因为胶片的解析度和色彩还原度还远不是数字电影所能够赶得上的(2009年前)。这与成像原理不同有关,卤化银软片基于自然感光成像,其颗粒的细腻程度远远大过CCD的人工设计光电学像素,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清晰数字摄像机的解析度技术指标会逐渐接近甚至达到胶片摄影机的水平,但在色彩还原度上,高清数字摄像机仍旧无法达到胶片摄影机。
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佳的院线级数字电影制作方式,仍旧是前期胶片拍摄,经过胶片洗印转数位讯号进行后期编辑、处理后,再转为数字视频技术放映。因前期的素材拍摄的画质已经确定,后期转为数字放映,由数位技术将卤化银的色彩和细节进行精确定位,其放映效果远远超过胶片放映机,避免了胶片的闪烁、模糊等等缺点。
电影院大片的"数字版"即为上述技术的成功实践。
另:根据德国传统的著名胶片摄影机品牌-- 阿莱 数位技术研究实验室200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他们将数字摄影机的CCD像素无限扩大之后(8K),在实验室最精良的条件下进行的测试,影像的锐度达到惊人的细腻度,甚至人的毛孔绒毛都能看清楚, 但,在色彩还原度上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与胶片摄影机之间差距很大,数位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 因为数位技术的颜色,全是靠人工模拟的色彩种类,比方说: 如果被摄物体中某一个点上的颜色是CCD耦合电路中所没有的,那么,CCD就只能找一个最接近的去替代它,一旦这种情况多起来,色彩的还原度就会大大降低。
另外, 在光感宽容度上 ,数字摄影机仍旧很弱。同等条件下,胶片摄影机只需要打一盏灯甚至不需要打灯,但数字摄影机却需要两盏甚至更多的灯光来弥补CCD的感光问题,而在 对比度 上,数位技术的细节还原度则大大降低,当被摄物体的亮部和暗部对比较强之时,数位技术对细节的捕捉和"宽容性"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看数字拍摄的电影之时,会发现, 当画面明暗对比较强之时,数位技术的电影,暗部的细节就会很少,甚至黑乎乎一片,但胶片电影却能呈现出非常微妙的细节和色彩对比。
该实验室的负责人最后的结论是:"在现今条件下,我们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数位技术全面取代胶片技术,仍旧没有充足的理由,我们看不到数位技术的决定性优势。"
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数位技术的前景,更加接近于电视艺术,而非电影。 在数位技术出来30年的今天,世界拍摄电影的主流仍然是胶片摄影机,大概能够说明问题。数位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和作品母带的保存效果,同等条件下,赛璐珞胶片对作品的保存,只能在50年之内,甚至30年。因为卤化银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从时间上说,硬碟的数位技术,几乎是无损的。
四大优势 技术优势
数字电影不仅避免出现胶片因光源照射导致的老化、褪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还可以凭借充分的像素稳定性确保画面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而且观众再也看不到像雨点一样的划痕磨损现象。
发行优势
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胶片,既节约发行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放映优势
数字传输技术的保障,使整部电影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一旦数字电影信号发出,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观众可坐在不同的数字影院里欣赏同一部高质量的数字电影节目。同时数字放映设备还可以实时播放重大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远程教育等等。
增值优势
数字放映设备还可以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如实时播放重大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远程教育等等。改变了影院胶片放映的单一模式,使之向实时、多功能、多渠道、多方位的经营模式转变。数字电影技术的巨大潜能,使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提升影院的利用率
在保证数字电影放映的同时,由于由高亮度、高清晰度的画面投射设备,电影院也可进行现场转播数字高画质电视节目如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扩展收入。
杜绝化学污染、有利于环保
地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污染问题,环保愈发重要,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诉求。以前电影的洗印工业是化学污染的大户,每年都要耗巨资来进行环保治理,而数字电影则摆脱了束缚。
技术升级
数字\传统电影区别
● 与传统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最大的区别是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而换之以数字档案形式发行或通过网路、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家庭等终端用户。数位化播映是由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电子放映机依托宽频数字存储、传统技术实现的。
● 数位化电影技术进入到了微观世界,它将图像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像素,然后再重新组合,以改变或者重建某一部分的影像和情景,创造出一般摄影方法根本达不到的扣人心弦的镜头,在创作上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
●3D每个镜头的制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制作实物模型--扫描模型得到草图--电脑建模--还原质感--加入灯光、特效等渲染方面的后期处理--画面合成达到最终效果。
放映系统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Digital Movies Mobile Playing System,简称dMs)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数位元组目管理中心经过两年时间自行研发的最新数字电影流动系统。该系统已通过广电总局组织的测试和鉴定。该系统本着"电影的质量、电视的传输、电信的管理、电子的商务"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采用数位化制作和放映技术,提高了放映质量;采用卫星传输分发技术,大大降低了农村和社区放映电影的发行成本;采用著作权保护技术,对制作、发行、放映全过程进行监管;采用网路订购,实现了公开、透明的影片交易平台。dMs系统通过对影片进行数位化处理,实现卫星传送,数字放映,实现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声画质量,传输和存储都十分便利,有利于拓展和丰富农村、社区电影市场。
数字电影流动电影系统属于数位元组目管理负责的电影数位化工程中的一个项目。电影数位化工程包括电影数位元组目平台和集成业务平台两部分:电影数位元组目平台以电影节目素材库为中心建立节目转换平台;集成业务平台以卫星为主要传输手段实现数字电影流动电影系统(dMs)、数字影院的节目传输,高清播出,网路(流媒体)套用和CCTV-6的播出等集成业务技术平台。电影数位化工程是一个集电影数位化制作、发行、放映,电视制作播出,节目存储、传输,素材检索再利用,多媒体等后产品制作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整合电影系统节目资源的高科技项目。"电影数位化工程对保护中国电影文化遗产。针对中国二级市场研发的DMS系统对提高电影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促进电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与之前活跃在二级市场的16mm放映系统相比,DMS影片采取高质量高效率的视音频数位技术,生成具有著作权保护功能的dMs影片。一部100分钟dMs影片的档案大小约为6G,画面、声音质量明显优于16mm电影放映效果。dMs系统采用卫星传输和影片输入盘两种方式,将影片发行到DMS院线。DMS院线负责影片的二级分发工作。2005年6月28日在台州举行的"中国数字电影进农村试点首场放映暨台州市晚场电影下农村活"启动仪式上放映的影片就是采取卫星传输发行的方式从北京的数字管理中心传送到台州的dMs院线,影片采取卫星传输发行具有快速、便捷,覆盖范围广等优势。由广电总局节目传输中心提供亚洲3S卫星进行卫星上行传输。每月发行一次,每次5~8部影片,全年总计发行60~100部影片。
DMS院线是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的二级发行单位,负责管理卫星接收中心站和终端放映点。DMS终端放映点是DMS院线的最终放映单位,负责将dMs影片下载到终端播放伺服器,根据本放映点的影片解码卡授权信息(影片片目和相应片目放映场次),实施影片放映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终端放映点将所需购买影片的片名和放映场次提交至DMS院线,根据院线提供的价格表交费。在台州的DMS院线所辖放映点超过40个,基本覆盖了台州周遍地区。DMS影片订购网站是为DMS院线用户提供购买影片和相应场次的交易网站。DMS院线经授权登入DMS网上订购系统查看、订购发行影片片目、相应影片场次和相关影片信息等。DMS院线提交DMS影片需求订单,经审核并结帐后完成影片订购交易。在台州dMs院线试运营期间,该院线共订购了18部影片,放映场次近5000场。
与16mm放映系统另一个不同点,dMs系统避免了常规胶片发行过程中的透漏瞒报现象,分发的dMs影片本身具有著作权保护功能,分发和数据回传通道分别采用授权、加密等方式,保证其它接收设备不能接收到所传输的dMs影片数据。DMS影片的放映必须配合具有相应授权信息的影片解码卡。DMS院线通过购买DMS影片和相应影片的放映场次,才能保证DMS影片的正常放映。其它播放系统无法进行DMS影片的播放,在"DMS院线能否维持经营"的探索中,新系统研发成功后在影片购买价格、票价标准等方面都没有确定下来,作为一种探索,台州并没有按照先前规定的在网上直接付款购买影片,"对于片库中拥有的180部可供DMS院线选择的影片都没有付给片方著作权费,技术研发等费用也没有加到里面去。DMS系统是否能推广下去,有没有人看,基层放映是否有收入这些都是需要从试点地区得出结果。
为了给后面的价格确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由11家单位联合组成股份公司作为台州DMS院线的试点单位,2005年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试点工作在广东佛山、上海金山、宁夏等地逐步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将数位技术套用于农村电影放映领域,dMs系统的试点和推广工作正同时进行,已有一些工矿、企业、学校向数字管理中心申请加dMs院线。
Sony4K解析度的SXRD数字电影投影机的样机2005年公开亮相,这几年来,SXRD投影机的身影出现在了世界各地,如澳大利亚悉尼、美国洛杉矶和好莱坞、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特隆赫姆、法国的嘎纳、日本以及中国的北京和上海等。4K解析度即4096×2160的像素解析度,它将是2K投影机和高画质电视解析度的4倍。观众将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而基于矽晶体反射显示(SXRD)技术,可以将像素设定在8.5微米的管脚间距之间。从一个矽晶体反射显示(SXRD)像素的中心到另一个像素的中心,像素间的距离大概是0.35微米。"更狭小的管脚间距和更窄的像素间距转化为更快的刷新率,方便产生更加平滑的动态图像。因此在使用4K数字投影机将图像投射在一个大萤幕上时,典型的"阴影"现象便消失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的真正符合DCI组织标准的4K解析度的专业投影机,这套Sony数字电影投影机又是数字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又一强力催化剂。
展望前景
● 数字电影能演绎全新的5:1声道AC-3音响环绕的声音效果,极大地扩展了电影声音的表现空间,使电影声音的感染力、震撼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图像效果看,色彩更加鲜明、饱满,清晰度大大提高。虽然每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售价高达150万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胶片放映设备的10倍,但数字电影改变了胶片放映时银幕中间亮、四边暗的缺陷,其均匀度近乎完善。此外,数位技术营造出极度的虚拟空间和各种匪夷所思的景象,这些都是普通电影制作手段无法展示的。
● 数字电影最大程度解决了电影制作和发行过程的损失问题,数位技术避免厂传统电影从原始拍摄的素材到拷贝发7寸经过力多次翻制及电影放映多次后出现的画面、声带划伤,即使反复放映也丝毫不影响响音画质量。
● 制作好的数字电影可以通过数字软碟进行发行或通过国际卫星传送到世界各地的影院放映,省去了费时费力的拷贝复制和运输过程。
●数位化电影技术极大地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天地,给正在衰落的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代具有新思维的艺术创作人员和电影产业中的新兴职业,如数字电影软体设计师、电脑美术设计师、视觉效果设计师等会在21世纪的电影舞台上成为主角。
● 数位化电影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数位化电影是电影艺术展开创造翅膀的新天地;数位化电影对于防盗版技术的突破使我们拥有了更高的保护技术;数字电影非线性编辑不受时间限制,随意编辑,实现输入系统、图片处理的现代化;软体、辅助设备、输出系统等技术的飞跃都会带给传统电影新面目;而在电影之外,发展游戏产品、网路产品等,都为数位化电影时代的艺术家提供了飞速发展的空间。
无需付费免费看大片的软件
每天影视APP是无需付费免费看大片的软件
它一款更新比较比较及时的影视APP,基本上每天都会更新,刚刚出来的电影电视剧,都能在该软件上找到。不管是免费的影视,还是其他视频网站需要付费观看的电影,在这里都能一键免费观看,无需花费一分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