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的规范标准有哪些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好的UI设计不仅是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位,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
在飞速发展的电子产品中,界面设计工作一点点的被重视起来,做界面设计的“美工”也随之被称之为“UI设计师”或“UI工程师”,其实软件界面设计就像工业产品中的工业造型设计一样,是产品的重要卖点,一个产品拥有美观的界面会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拉近人与商品的距离,是建立在科学性之上的艺术设计,那么,UI设计的规范标准有哪些呢?
一、轴
轴在UI设计中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概念,也是用来组织界面结构的重要核心。
简单说来,轴是在设计的时候组织一系列元素的假象线,在下面的设计图中,轴以虚线的方式被标注出来。
1、对齐
轴最常见于对称元素的使用,当元素被布置成轴对称的布局的时候,会给人有序感。就像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事情一样,我们更倾向于享受有序的的东西,它们令人感觉平稳、舒适、平易近人。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iTunes程序中的专辑列表的设计,所有的专辑列表在界面的左侧保持对齐,围绕虚线轴轴对称。
2、强化
虽然轴是一条假想的线,但是如果周围的元素的边缘控制得足够整齐,这跳线会在视觉中变得更加“明显”的。
最好的例子是城市中的路灯构成了道路两旁建筑物之间的轴,如果一边有建筑一边没有,那么这种轴线的感觉不会那么强烈。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上来看,Twitter的时间线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左侧的头像和右侧的推文共同塑造出缝隙中轴线的感觉。
3、运动
当我们碰到某先线条的时候,视觉会很自然地沿着这些方向运动,就如同我们站在街上,会自觉地沿着街道的两头走动。两个端点决定了线,界定了开始和结束的地方,线或者说轴线的存在会引导和提示运动的方向。
SoundCloud中,音轨沿着一条既定的水平轴线运动,随着音乐的播放,音轨自然地自左向右匀速运动(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如何利用动效设计吸引访客的注意力》的相关介绍)。
4、连续性
如果终点是不确定的,那么你通常会沿着轴线的方向浏览/运动,直到你找到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感到厌倦并关闭应用。
在建筑学中,未清楚界定的终点非常少见,因为建筑的修建通常没法永远持续下去,但是UI设计则不一样,无限地滚动下去是无比受欢迎的设计手法。
Pinterest的APP中就是这样做的,持续不断的图片沿着中轴线的方向持续不断地滚动下去,只要你有兴趣一直观看下去。
二、对称
当元素被均匀地放置在轴线的两侧之时,他们构成了对称的关系。当元素被精准地在轴线两侧一一对应之时,它们就形成了完美对称。
1、平衡
对称令整个设计更加平衡,当元素与控件在轴线两侧处于相同位置之时,会给人以协调和谐的设计感。
当我们在规划街道两侧的房屋建设的时候,如果左右两侧都是5间大小一致的房子,当你走在街上的时候这种平衡的设计会令人非常舒适,这是平衡给人的感受。
Rdio的APP设计就遵循着这样的设计规则,屏幕两侧的控件是相同的规格,这类布局很适宜阅读,用户会自觉地自上到下,从左向右查看。
2、不对称
如果轴线两侧的控件布置不再是一一对应尺寸相近,那就是不对称的设计,不对称的设计会给人明显的失衡感,可能会令人不舒服,但是也能造就残缺美,当然这要看你具体怎么做。
虽然Pinteret的APP设计在整体上是沿着中轴线对称的(宽度一致),但是两边的界面控件并非是对称的,它们的高度并不一致,位置也是错落的,稍微一点的落差都会被眼睛捕捉到,而这样的差异让用户无法准确地左右顺序阅读,不对称设计打破了设计的平衡性和舒适性,但是也可以缓解了规律性设计带来的视觉疲劳。
三、层级
当某个元素出现在比其他元素更重要的位置的时候,层级就出现了。
1、尺寸
如果一个设计元素在尺寸上比其他的控件更大,就会区分出层级。毫无疑问,我们查看某个设计的时候,通常会被最大的元素吸引到。如果一个建筑物有5个出窗户,其中一个是其他四个的两倍大,我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被吸引过去。
通过尺寸来区分文章列表层级的典型就是稍后读应用Pocket,顶部的轮播文章拥有更大的图片,它的位置和尺寸会令我们一眼注意到(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详解移动端设备页面尺寸设计原理》的相关介绍)。
2、形状
如果一个控件在形状和形态上同其他的不一样,也可以让它独立出一个层级,不规则的设计同样会令人侧目,建筑物的正面拥有五个相同的窗户和一闪大门,你会立刻注意到门的独特之处。
在Instagram的个人信息页中,圆形的个人头像在方形的图片中别具一格,非常抓人眼球。它会让人意识到,这个独特的东西,更为重要。
3、位置
位置的存在同样能彰显层级的不一样,在圆圈之内,中心位置的东西比边缘部分的看起来更重要,位于轴线顶端的控件会显得比其他部分的优先级更高。
以设计应用Path的设计为例,时间轴顶点处的用户头像就明显比时间轴上的其他部分更重要,而这个地方正好展示的也是用户头像。
四、韵律
UI设计和建筑设计同样有着韵律之美,重复的模式会营造出独特的节奏之美。
1、模式
理解韵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歌,音乐拥有节奏感,绝大多数的音乐遵循着相同的节拍,节拍就是音乐模式的一部分。
这方面最典型的APP是Airbnb,APP列表中每一间房子都占据一个模块,模块中有着大小相同的图片,价格、位置和房东信息和图片的相对位置一定,且排版匀称舒服,两个模块之间的间距也相同,当你浏览的时候,熟悉的节奏会让你清楚地知道上哪看关键信息。
2、间断
当节奏被间隔打断的时候,会形成不同的层级,听歌的时候,均匀的节奏被其他的音乐元素打断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这是比较特别的部分。
在Twitter的APP中,推文和推文保持着相同的样式,均匀的节奏,但是其中的“推荐用户”一项有着不同的样式,它插入到推文列表中,打破了整个信息流的节奏,凸显出不同的层级,会很快抓住你的注意力。
PC端UI设计尺寸规范?
对于刚入行的UI设计师,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在设计移动APP时,不懂什么尺寸或者用哪种屏幕的尺寸是最适当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简单的为大家整理做UI时最基础的尺寸规范。
现象
首先说现象,大家都知道移动端设备屏幕尺寸非常多,碎片化严重。尤其是Android,你会听到很多种分辨率:480×800,480×854,540×960,720×1280,1080×1920,而且还有传说中的2K屏。近年来iPhone的碎片化也加剧了:640×960,640×1136,750×1334,1242×2208。
不要被这些尺寸吓倒。实际上大部分的app UI设计和移动端网页,在各种尺寸的屏幕上都能正常显示。说明尺寸的问题一定有解决方法,而且有规律可循。
像素密度
要知道,屏幕是由很多像素点组成的。之前提到那么多种分辨率,都是手机屏幕的实际像素尺寸。比如480×800的屏幕,就是由800行、480列的像素点组成的。每个点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构成我们所看到的画面。而手机屏幕的物理尺寸,和像素尺寸是不成比例的。最典型的例子,iPhone3gs的屏幕像素是320×480,iPhone4s的屏幕像素是640×960。刚好两倍,然而两款手机都是3.5英寸的。
所以,我们要引入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像素密度,也就是PPI(pixelsperinch)。这项指标是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
Pixelsperinch,准确的说是每英寸的长度上排列的像素点数量。1英寸是一个固定长度,等于2.54厘米,大约是食指最末端那根指节的长度。像素密度越高,代表屏幕显示效果越精细。Retina屏比普通屏清晰很多,就是因为它的像素密度翻了一倍。
倍率与逻辑像素
再用iPhone3gs和4s来举例。假设有个邮件列表界面,我们不妨按照PC端网页设计的思维来想象。3gs上大概只能显示4-5行,4s就能显示9-10行,而且每行会变得特别宽。但两款手机其实是一样大的。如果照这种方式显示,3gs上刚刚好的效果,在4s上就会小到根本看不清字。
在现实中,这两者效果却是一样的。这是因为Retina屏幕把2×2个像素当1个像素使用。比如原本44像素高的顶部导航栏,在Retina屏上用了88个像素的高度来显示。导致界面元素都变成2倍大小,反而和3gs效果一样了。画质却更清晰。
在以前,iOS应用的资源图片中,同一张图通常有两个尺寸。你会看到文件名有的带@2x字样,有的不带。其中不带@2x的用在普通屏上,带@2x的用在Retina屏上。只要图片准备好,iOS会自己判断用哪张,Android道理也一样。
由此可以看出,苹果以普通屏为基准,给Retina屏定义了一个2倍的倍率(iPhone6plus除外,它达到了3倍)。实际像素除以倍率,就得到逻辑像素尺寸。只要两个屏幕逻辑像素相同,它们的显示效果就是相同的。
Android的解决方法类似,但更复杂一些。因为Android屏幕尺寸实在太多,分辨率高低跨度非常大,不像苹果只有那么几款固定设备、固定尺寸。所以Android把各种设备的像素密度划成了好几个范围区间,给不同范围的设备定义了不同的倍率,来保证显示效果相近。像素密度概念虽然重要,但用不着我们自己算,iOS与Android都帮我们算好了。
如图所示,像素密度在120左右的屏幕归为ldpi,160左右的归为mdpi,以此类推。这样,所有的Android屏幕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赋予了相应的倍率:
ldpi[0.75倍]
mdpi[1倍]
hdpi[1.5倍]
xhdpi[2倍]
xxhdpi[3倍]
xxxhdpi[4倍]
各型号iPhone的倍率比较简单,我们后面会讲到。那么Android手机那么多,具体怎么分?哪些手机是几倍的倍率呢?我们先看一张表,这是友盟2014年10月到2015年03月的数据:
就目前市场状况而言,各种手机的分辨率可以这样粗略判断。虽然不全面,但至少在1年内都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ldpi如今已绝迹,不用考虑
mdpi[320x480](市场份额不足5%,新手机不会有这种倍率,屏幕通常都特别小)
hdpi[480x800、480x854、540x960](早年的低端机,屏幕在3.5英寸档位;如今的低端机,屏幕在4.7-5.0英寸档位)
xhdpi[720x1280](早年的中端机,屏幕在4.7-5.0英寸档位;如今的中低端机,屏幕在5.0-5.5英寸档位)
xxhdpi[1080x1920](早年的高端机,如今的中高端机,屏幕通常都在5.0英寸以上)
xxxhdpi[1440x2560](极少数2K屏手机,比如GoogleNexus6)
自然地,以1倍的mdpi作为基准。像素密度更高或者更低的设备,只需乘以相应的倍率,就能得到与基准倍率近似的显示效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ndroid设备的逻辑像素尺寸并不统一。比如两种常见的屏幕480×800和1080×1920,它们分别属于hdpi和xxhdpi。除以各自倍率1.5倍和3倍,得到逻辑像素为320×533和360×640。很显然,后者更宽更高,能显示更多内容。所以,即使有倍率的存在,各种Android设备的显示效果仍然无法做到完全一致。
单位
不难发现,真正决定显示效果的,是逻辑像素尺寸。为此,iOS和Android平台都定义了各自的逻辑像素单位。iOS的尺寸单位为pt,Android的尺寸单位为dp。说实话,两者其实是一回事。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随倍率变化:
1倍:1pt=1dp=1px(mdpi、iPhone3gs)
1.5倍:1pt=1dp=1.5px(hdpi)
2倍:1pt=1dp=2px(xhdpi、iPhone4s/5/6)
3倍:1pt=1dp=3px(xxhdpi、iPhone6)
4倍:1pt=1dp=4px(xxxhdpi)
单位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逻辑像素尺寸来思考界面。设计Android应用时,有的设计师喜欢把画布设为1080×1920,有的喜欢设成720×1280。给出的界面元素尺寸就不统一了。Android的最小点击区域尺寸是48x48dp,这就意味着在xhdpi的设备上,按钮尺寸至少是96x96px。而在xxhdpi设备上,则是144x144px。
无论画布设成多大,我们设计的是基准倍率的界面样式,而且开发人员需要的单位都是逻辑像素。所以为了保证准确高效的沟通,双方都需要以逻辑像素尺寸来描述和理解界面,无论是在标注图还是在日常沟通中。不要再说“底部标签栏的高度是96像素,我是按照xhdpi做的”这样的话了。
Web怎么办
移动端页面的绝对单位仍然是px,至少代码里这么写,但它的道理也和app一样。由于像素密度是设备本身的固有属性,它会影响到设备中的所有应用,包括浏览器。前端技术可以善加利用设备的像素密度,只需一行代码,浏览器便会使用app的显示方式来渲染页面。根据像素密度,按相应倍率缩放。
以iPhone5s为例,屏幕的分辨率是640×1136,倍率是2。浏览器会认为屏幕的分辨率是320×568,仍然是基准倍率的尺寸。所以在制作页面时,只需要按照基准倍率来就行了。无论什么样的屏幕,倍率是多少,都按逻辑像素尺寸来设计和开发页面。只不过在准备资源图的时候,需要准备2倍大小的图,通过代码把它缩成1倍大小显示,才能保证清晰。
实际应用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实际运用,画布该怎么设置。我们就iOS、Android、Web三个平台来分别梳理一下。不过在这之前,我要为使用PS进行设计的朋友介绍一个小技巧。
之前我说过,我们要以逻辑像素尺寸来思考界面。体现到设计过程中,就是要把单位设置成逻辑像素。打开PS的首选项——单位与标尺界面,把尺寸和文字单位都改成点(Point)。这里的点也就是pt,无论设计iOS、Android还是Web应用,单位都用它。当然,各平台单位名称还是要记住的。这里我们用的只是它的原理,不用在意名称。
要调节倍率,则通过图像大小里的DPI来控制。这个DPI,其实就是PPI,像素密度。有个常识大家都知道,屏幕上的设计DPI设成72,印刷品设计DPI设成300。为什么是这两个数字?
首先说300,这和人眼的分辨能力有关。由于1英寸是固定长度,每1英寸有多少个像素点决定了画质清晰程度。之前说过,这就是像素密度,也就是DPI。DPI达到300以上,其细腻程度就会给人真实感,像真实世界中的物件。相反,DPI只有10的话,在你一个食指指节大小的长度内只有10个像素,这明显就是马赛克了。所以印刷品要设成300,才能保证清晰。
再说72,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最早的图形设计是在mac电脑上进行的,mac本身的显示器分辨率就是72。PS中把图像DPI也设成72,就能保证屏幕上显示的尺寸和打印尺寸相同,便于设计。72的PC显示器分辨率逐渐成为一种默认的行业标准,这套规则就这么沿用下来。
现在回到正题,我们怎么通过DPI来调节倍率?既然屏幕本身的分辨率是72,DPI设成72刚好是1倍尺寸,那设成72的两倍就是倍率为2的屏幕了,就这么简单。
下面来看看3个平台各自的画布设置:
IPhone
iPhone的屏幕尺寸各不相同,我说的是逻辑像素尺寸,这确实是让人很头疼的事情。如果想用一套设计涵盖所有iPhone,就要选择逻辑像素折中的机型。
从市场占有率数据来看,目前最多的是iPhone5/5s的屏幕。倍率为2,逻辑像素320×568。上升势头最猛,未来有望登上第一的是iPhone6的屏幕。倍率为2,逻辑像素375×667。
按照这两种尺寸来设计,都是比较主流的做法。可以兼顾短一些的iPhone4s,大一点的6plus也不会过于空旷。
不过在切图的时候要注意,由于iPhone6plus的3倍图是由2倍图放大而来,所以位图要注意保证清晰。
Android
都说Android碎片化严重,但它现在反而比iOS好处理。因为如今的Android屏幕逻辑像素已经趋于统一了:360×640,就看你设成几倍了。想以xhdpi为准,就把DPI设成72×2=144。想以xxhdpi为准,就把DPI设成72×3=216。
对于那些比较老的低端机,宽度是480px的那批,画面确实会小一些,显示内容会更少。稍微留意一下,重要内容尽量保持在界面中上部分。
当然,这些机型不出一年就会被边缘化,基本淘汰。现在能运转的也是当作功能机在用,软件多了必卡无疑,用户体验无从谈起。不作考虑也是OK的。
Web
手机端网页就没有统一标准了,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按照iPhone5的尺寸来设计。倍率2,逻辑像素320×568。
这样的做法比较实在,倍率2的屏幕无论在iOS还是Android方面都是主流,而且又是2倍屏幕中逻辑像素最小的。所以图片的尺寸可以保持在较小的水平,页面加载速度快。当然,缺点就是在倍率3的设备上看,图片不是特别清晰。
如果追求图片质量,愿意牺牲加载速度,那么可以按照最大的屏幕来设计。也就是iPhone6plus的尺寸,倍率3,逻辑像素414×736。
总结
移动端的尺寸比PC端复杂,关键就在倍率。但也正因为倍率的存在,把大大小小的屏幕拉回到同一水平线,得以保证一套设计适应各种屏幕。站在这条水平线的角度看,会发现它很好理解。
到底什么是UI设计规范
UI 设计(或称界面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也叫界面设计。UI 设计分为实体 UI 和虚拟UI,互联网说的 UI 设计是虚拟 UI, UI 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
UI 设计师的职能大体包括三方面:一是图形设计,软件产品的产品“外形”设计。二是交互设计,主要在于设计软件的操作流程、树状结构、操作规范等。三是用户测试/研究,这里所谓的“测试”,其目标恰在于测试交互设计的合理性及图形设计的美观性,主要通过以目标用户问卷的形式衡量 UI 设计的合理性。
UI设计目前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企业都缺少 UI设计师。而且可以看到的是,现在社会的发展,更多的智能机和智能机器人研发出现,这些都离不开UI 设计师。所以说 UI 设计的是很有前途的,是不会失业的。而且 UI 设计门槛不高,要入门也不难的。
从工作内容来说,UI 设计在当前的互联网领域、科技领域可以说无处不在,
好的 UI 设计能够明显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给产品带来更多的附加值,所以UI 设计对于互联网产品是非常重要的。目前 UT 设计通常分为两个大的工作方向,一个是交互设计,另一个是视觉设计。
总的来说,UI 设计相比较于编程而言,还是非常适合大众学的并且就业前景很广阔。学完 UI 设计,能获得一份稳定而又不失乐趣的工作,同时有利于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在艺术领域可以获得更多的启迪。
UI交互设计的设计规范都有哪些?
页面规范
UI交互设计规范中的页面信息规范主要指页面的静态信息应该遵循的规则,包括:1.标题规范;2.新窗口链接规范;3.图片规范。
信息规范
UI交互设计规范中的交互提示规范主要用于规定在交互过程中交互的方式及其信息提示,包括:
1.预先信息提示
a.表单提交类,b.谨慎类操作,c.差异化规则。
2、操作信息提示
a.操作确认提示,b.操作错误提示。
3、结果信息提示
a.查询类结果,b.保存类结果,c.附加类结果。
控件规范
UI交互设计规范中的控件规范是当有一些功能会被多个模块复用的时候(如标准评论框、标准好友选择器等),需要把这些功能提炼出来设计成通用控件被多个模块共用。
总之,有了页面信息规范、交互信息规范、通用控件规范就能保证页面信息的一致、交互方式及提示的一致、通用功能模块一致。从而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并提高产品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UI交互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想要学习UI设计的小伙伴们有所参考,想要了解更多UI设计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在平台及时查看。
UI界面设计规范有哪些?
一、字体
iOS的字体:
中文字体:苹方 / PingFang SC
CSS:Font-Family:PingFang SC
英文、数字:Helvetial
Andioid的字体:
中文字体:思源黑体 / Noto Sans Han
英文、数字:Roboto
二、规范
1、 iPhone界面尺寸
2、 iPhone图标尺寸
3、 iPad的设计尺寸
4、 iPad的图标尺寸
5、 Andioid的图标尺寸
6、Andioid的dp/sp/px换算表
三:小结
iPhone的主流设计尺寸:750x1334 px
1242x2208 px
Andioid的主流设计尺寸:720x1280 px
1080x1920 px
ui设计规范怎么写
一、UI标注的规范
1、尺寸。例如图标、图片这些内容关于尺寸维度的标注。
需要注意,比如图片的尺寸比例,不是固定的它的大小数字,这样开发才能更好的适配,常用的图片比例有4:3、16:9等。如果控件给出固定的尺寸数值,按钮的宽和高度都标注出来,开发就会写死按钮的尺寸,一旦遇到屏幕有比例不同的时候,按钮还是固定的大小,就会影响视觉效果;
2、标注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行高和透明度等等。
这些都要给出一个极限情况的规范,如最多显示几个字符,字符超过极限值就用“...”的方式处理;
3、间距的规范。
间距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标注清晰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有时候将间距和尺寸混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尺寸是容器的大小,而间距是容器之间的距离,所以间距和尺寸有着很大的不同;
4、颜色标注规范。
文字的颜色已经归类到文字属性里面,不用重复标注。颜色标注内容有:分割线颜色、背景色、按钮颜色等等。 建议使用公司或品牌原有VI配色,可提高公司或品牌VI之间的关联,增加可辨识性和记忆性。
二、UI里图片处理规范:
除了图片风格、色调等常规的统一性意外,还要着重注意切图和图片优化。
1、安卓系统
安卓系统切图:
统一采用Png格式
部分需要做适配的图片需要制作.9格式
安卓系统图片优化:
图片压缩优化
ICON 可采用PNG 8
支持完全透明和完全不透明两种效果和256色
需要高清的可采用 PND24/32
2、iOC系统
iOC系统切图:
统一采用Png格式
以640/750宽分辨率为@2x输出三套尺寸:@1x @2x @3x
iOC系统图片优化:
图片压缩优化
ICON 可采用PNG 8
支持完全透明和完全不透明两种效果和256色
需要高清的可采用 PND24/32
三、UI中的命名规范:
统一的、规范的命名对我们自己的文件整理有很大的帮助,后期修改文件、图层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
并且做好版本管理、文件归档的工作,会提高项目沟通衔接,能更好的为版本管理、文件归档做铺垫。
比如常见文件包命名规则是:项目名字+切图+作者名字+日期。
比如常用的英文单词列表:
bg(backgrond 背景)
nav(navbar 导航栏)
tab(tabbar 标签栏)
btn(button 按钮)
img(image 图片)
icon(图标)
selected(选中)
default(默认)
pressed(按下)
back(返回)
content(内容)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