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我为何选择加入爱奇艺
在马东看来,这是他“40归零”的一个新尝试,而视频行业能够给他带来生活方式和状态的改变。“这对干电视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我会突然意识到这个行业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这几年视频网站的迅猛发展,马东也关注到这一趋势,有些数据甚至让他深受刺激——比如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两年之内下降一半。但这并不是马东离开央视的原因,在“追求改变”的强烈念想下离职,然而最初马东并不知道要去做什么。目前,刚加盟不到半个月的马东正在努力适应新公司的氛围,从体制内走到体制外,从传统行业走向互联网产业,工作的逻辑方法、思维模式都让他感到很大不同。作为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马东将全面负责爱奇艺的内容采编及制作工作,也包括一部分版权采购工作,他希望自己资深的电视经验以及积累的人脉,能够丰富爱奇艺的内容资源。从电视行业转向IT行业,马东的选择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他对视频行业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中国企业家网整理观点如下:马东:视频行业将推动制播分离我关注视频网站大概有两三年了,一直在说三网融合,三网融合的一个强指向就是网络视频业的发展;第二就是电视领域的制作团队就是电视剧已经完全市场化,这个过程其实也很快,哗一下就完成了,市场化以后使中国电视剧行业有一个特别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好的电视剧行业、电视剧市场。那么电视制作从业这一块,虽然有意识形态管辖控制等相关因素,但是单纯制作上来讲,制播分离这个事情说了很多年,但将有一个契机变化出来,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是视频网站。在这之前,中国的播出平台与制作公司,由于电视台有播出渠道,制作公司是散兵,电视台是强势一方,制作公司并不敢和电视台叫板,但近两年视频网站都在强化原创内容并且加大版权采购,让制作公司有了新的发行平台。不仅仅是视频网站,包括去年《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公司星空华文,与浙江卫视并没有采用以往的买断模式,而是投资分成,为中国电视行业开了个头。我觉得这种制播分离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会使电视节目制作行业面临一拨强大的市场化浪潮,这个浪潮会使得这个行业更强大,并且淘汰更加激烈。我觉得互联网视频行业的机制肯定比传统电视行业机制要好一些,但是传统电视行业确实有它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比如覆盖、中国人收视习惯这部分。我觉得干电视的人,第一要对制作很敏感;第二要对市场很敏感;第三要对传播方式的变化很敏感。视频网站这个行业给传播方式带来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在三年之内会有很明显的体现。我对未来几年的判断,电视也好、视频网站也好都是内容输出的媒介,中间是广大制作群,这种制作群现在依附在电视机构里面,我觉得它会逐渐脱离出来,不见得它全部都会进到互联网、视频行业,它只是变成一个独立的制作群,这个群就有点像今天全国那么多电视剧制作公司。在这个生态联系下,节目会更好。电视台做视频网站基因不对(包括湖南卫视在内的很多电视台都自己做视频网站,现在一两年过去,他们似乎没有发出太多声音。)因为基因不一样,它不是一个真正开放的网站,只是把一块剩余资源管理起来,不是真正去市场重新整合资源的思路,我不看好电视台自己做网站。管理基因也不一样。我一直关注视频行业,在优酷合并土豆、百度收购爱奇艺股份后,视频网站蛋糕已经被分的差不多了,格局很清晰。当然我不会太关心和评论竞争对手,我只关心我能为爱奇艺做什么,最大的一点是,希望用我这么多年的电视制作经验和背后的资源,给爱奇艺带来一点提升。我加入爱奇艺这个消息公布后,手机收到好多传统媒体以前的同事、朋友还有有好多我都不认识人的短信,短信主要内容一是表达没想到,二是希望找我聊聊。我能感觉到中间那种变化,传统电视行业里面有很多人是非常优秀,在电视行业也很舒服,很多人都模糊感觉到今后是一个网络的天下,但他们不会太理性去看、去数据分析。视频网站应该学电视台什么?视频网站首先应该去追求今天电视领域的制作水平。且不说这种播出渠道、方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先向制作水平看齐,我觉得这方面视频网站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制作思路觉得分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内容,内容方面因为是网络自制,所以更多是针对你的受众,你的受众是什么人,这个拿数据一看就跟电视很明显区别开。另外一个方向是形式,形式方面现在视频网站的制作团队确实离专业的电视制作团队中间是有一个距离,它这个距离在迅速缩小,今后我觉得还是那句话:不见得会有什么干电视、还是干视频网站的,它就是不知道今后叫什么,它是同样一批制作人在给不同的频道输送节目。
2021年爱奇艺购买版权费用
版权采购一集两百万起,大家基本上能够看得上的剧都得两百万起,如果独播的可能要到六百万、八百万
爱奇艺广告投放怎么做?爱奇艺广告投放业务员联系方式?
爱奇艺(iQIYI.COM),原名奇艺,中国第一影视门户。2010年4月22日,奇艺正式上线,2011年11月26日,奇艺正式宣布品牌升级,启动爱奇艺品牌并推出全新标志。作为国内领先的网络视频播放平台,爱奇艺由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创立,是国内首家专注于提供免费、高清网络视频服务的大型专业网站。爱奇艺严格依循国家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视频内容均为正版,切实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爱奇艺的优质版权视频丰富多元,涵盖了电影、电视剧、综艺、纪录片、动漫、旅游等众多内容形态,同时,爱奇艺拥有强大的自制内容团队,提供最新最全的娱乐内容报道。
自成立伊始,爱奇艺坚持悦享品质(Always Fun,Always Fine)的理念,以用户体验为生命,锐意创新。在产品技术上,爱奇艺持续重点投入,保证在线观影清晰、流畅、界面友好。
在内容上,除了正版影视内容的采购外、爱奇艺出品还从电影、网剧、综艺、娱乐节目等全方位进军自制领域,为网络自制内容树立了专业和品质的标杆。与此同时,爱奇艺深入探索广告投放新技术、新模式,以SWS模式(Search(搜索)-Watch(观看)-Share(分享))为核心竞争力,为品牌广告主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视频营销服务。凭借丰富的自制、版权内容、多元的终端支持和优质的用户体验,爱奇艺赢得了广大用户和广告主们的青睐和口碑。
说到当今中国最流行最火爆的一个视频广告投放媒体平台就当属爱奇艺了,在它推出的几年来用户量一直节节高升,用户量的增多自然就引发了很多广告主的热议,那么下面细分的来说说爱奇艺广告投放特点。
一、爱奇艺广告投放的广告样式
爱奇艺广告投放样式齐全,种类繁多,在爱奇艺这个媒体平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各个角落都适当的添加广告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又不让用户感到厌倦。
比如两侧屏广告和首页广告,用户一目了然的看到。还有在播放页的广告以及框内广告,都会在用户不经意间的享受到广告的效应。
二、爱奇艺广告投放优势特点
爱奇艺广告投放具有明显的优势特点,比如投放量比较广阔,它的用户量是视频媒体使用最大的。而且爱奇艺使用信息流广告针对人群定位精准,特定的地域设备。并且还能优化结构完整,创意无限全面数据监控。多重角度和维度展示了它的活跃性和自己的个性。
爱奇艺现在已经成为了千万用户首选平台,海量用户,人均每天启动次数超过6次,领跑国内视频行业,还能支持人群特征、地域,设备等定向方式。爱奇艺支持创意、计划广告位等多重维度综合分析,支持展现、点击下载、付费金额等多类型数据分析,广告投放实行竞价技术、优化广告效果
公司聚合上千家网络媒体资源,包括国内搜索引擎(百度,UC神马,搜狗,360推广等),社交媒体(新浪微博,腾讯,陌陌等),视频媒体(优酷,爱奇艺,暴风影音等),新闻媒体(今日头条,UC头条,凤凰新闻,搜狐新闻,一点资讯等)还有各类APP(美柚等)。
长期采购爱奇艺,应该找谁
农业银行现在正在开展“金穗相伴 畅享好礼”借记卡主题营销活动,可以兑换爱奇艺VIP会员黄金月卡
一、活动时间: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
二、活动范围:全行范围内。
“激活有礼”活动。
活动期间,持卡人在农业银行营业网点激活睡眠卡可获赠兑换卡一张(实体卡),兑换卡以加密涂层的形式记载兑换码,关注“中国农业银行零售银行”微信公众号,点击“精彩活动”-“金穗相伴 激活有礼”即可兑换500M全国通用手机流量(不区分移动、联通、电信)或爱奇艺VIP会员黄金月卡(30天)。如名下有多张睡眠卡,必须全部激活方可赠送。使用激活卡现场加载云闪付(含HCE、Apple Pay、Huawei Pay、Mi Pay等)的,可加赠兑换卡一张。活动期间,一个手机号只能参加两次兑换。
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哪个资源多?
现在看电视的人少,但电视台制作的综艺节目质量较高,高质量电视剧除电视台外,也想拓展播放渠道。目前视频网站的局面是三足鼎立,阿里系的优酷视频,腾讯系的腾讯视频、百度系的爱奇艺视频。每家视频网站都背靠大山,从用户、版权争夺战,到自制影视剧、综艺大战,几乎经历了资本血海淬炼,最后视频网站就剩下3家。
从体量上来讲优酷已经被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彻底甩开。三大视频平台差异化明显,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和热播电视剧是显著卖点,腾讯自制节目和热播剧也是主要竞争点,优酷反而是部分小众一点的自制节目比较有特色。但三家视频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不开通会员的话,很多内容无法观看。那么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哪个最值得充值?
下面我们将从价格、影视资源、价格等方向进行对比,看看谁最值得充值。
会员权益
现在几家视频网站的会员权益,除了跳过广告,会员还能享受到例如VIP专享影视、高清画质、热剧抢先看等权益,目前主流用户需求的也正是这几项特权。从以下几张图中对比来看,三家视频网站会员权益大同小异,差距并不是很明显。
爱奇艺会员权益
腾讯视频会员权益
优酷视频会员权益
影视资源
视频网站的核心当然是影视内容的布局。在今年,各家视频网站开始发力自制IP,特别是在影视版权上的争夺依然激烈。据了解,爱奇艺之前宣称要砸100个亿做内容,腾讯视频在今年内容上的投入也翻了8倍之多。我们可以看到,网站中很多影片都会被标注上“全网首播”、“全网独播”等标签来吸引用户注册、购买会员。三家视频网站在内容采购上的钱确实没少花,也没白花。整体来看,三家网站不分伯仲。
在独占自制内容方面
除了较为客观的电影资源对比,我们也曾提到今年的视频网站行业,对于自制、独占内容的争夺非常激烈,由于几家网站的布局以及侧重点都不尽相同。
【爱奇艺】爱奇艺是最近几年活最好的视频网站,尽管它一直在亏钱,但不管是影视剧的引进采买,还是电影娱乐的宣发能力,或者说本身自制剧、制作综艺的造血能力都远胜过优酷和腾讯。
【优酷】被阿里巴巴收购后,搬到了望京阿里北京总部,直至成为一个给淘宝、天猫倒流的流量产品,电影宣发、自制剧、综艺都远输于爱奇艺和腾讯。
【腾讯视频】腾讯一直有着业内金主之称,大手笔地买买买。并且在其自制剧也在布局和发力,但表现平平。另外腾讯会员的价格时常在降,总之各种活动搞得非常亏,不建议购买。
爱奇艺,卖不出去
一位从事投资领域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回头复盘,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是一桩亏本生意。”
在这桩收购案前两个月,美团创始人王兴在采访中再次强调“4321”理论。
“很多细分领域会经历多进4,4进3,3进2的过程。多进4就像百团大战、百车大战、百播大战,新机会出现时,一堆人冲上去,一段时间混战后可能有4家初步胜出,通常是BAT加上创业公司里的胜者。
但这不是个稳定结构,所以还会有4进3,3进2,比如百度外卖先出局了。”
长视频领域,似乎也符合“4321”理论。
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分别对应着BAT,来自传统电视台的芒果超媒,算作创业公司里的胜者。
但又有所不同的是,长视频平台们在“4”这个阶段停留太久了。
一方面是烧钱的耐力。
自互联网内容的版权保护步入正轨后,长视频平台的商业价值也开始为资本市场所承认。
与之相随的,亏损也如同附骨之疽一般,长期困扰着这一业态模型。
相比其他三家,爱奇艺作为独立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最多。
上市前的招股书显示,自2015年起,爱奇艺每年的净利润分别是-25.75亿、-30.74亿、-37.36亿。
上市后年报显示,2018年,爱奇艺净亏损91亿,2019年,扩大到103亿。
最新数据来看,2020年Q3财季,爱奇艺亏损12亿元,同比大幅收窄。
其他平台也好不到哪去。
阿里影业上半财年(截至2020年9月30日),经营亏损为1.96亿元,较上年同期收窄约42%。
腾讯Q2度财报,首次披露了腾讯视频的亏损数据:2019年,全年营运亏损控制在30亿元以下。
互联网创业,规模效应明显,增量市场巨大。巨大的蛋糕面前,烧钱并不是一件稀奇事。
但如此长效、大规模、且看不到尽头的烧钱大战,长视频流媒体平台也算是独一份了。
过往经验来看,烧钱的目的一般有三个:
1培养用户心智,催熟空白市场,形成新增需求(如打车补贴、外卖补贴、共享单车月卡);
2抢夺市场份额,挤死竞争对手(垄断理论中的掠夺性定价);
3主动延迟满足,加大研发比重,抢占未来;
另一边,停止烧钱的原因也有三个:
1用户与企业形成默契,用户形成消费习惯,供需曲线决定价格水平;
2“4321”理论产生效应,经营成本更高的企业自行放弃,以合并并购的方式退出竞争市场;
3技术研发背景发生变化,不确定性增强,主动调整降低研发投入;
长视频平台烧钱烧了这么久,迟迟无法来到终局的原因,也可以在上述三点中找到对应。
先来看第一种停止烧钱的方法。
“用户与企业形成默契,用户形成消费习惯,供需曲线决定价格水平。”
在形成默契的过程中,用户的回归心理十分重要。
年龄稍长一些的同学都经历过那些互联网公司烧钱的日子:一块钱一份外卖,2块钱10公里打车。
大家喜气洋洋地薅着羊毛,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种事情不可能长久。
因此,当企业提价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商业阶段。
对普通用户来说,决定其是否继续使用外卖或打车软件的一个重要心理,就在于对比从前。
互联网企业来临之前,我叫一份外卖10块钱,互联网之后,我自然也能接受10块钱的正常定价。
再加上评价体系,丰富的商家选择,会员价格等一系列新增服务,这一商业模式就可以逐步形成用户与企业的定价默契,回归到正常的供需曲线当中。
但长视频领域,却出现了一个极大的变量:版权。
互联网来临之前,线下尚且留存着影碟租赁、漫画屋等音像图书市场。
但互联网来临之后,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在崇尚自由和开放的风气下,很长一段时间网友们都处在 游戏 、音乐、视频、电影等内容产品免费获取的世界。
直到现在,代表着网络自由下载的海盗党都在国际上有着不小的声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谈版权保护,那么每一步都必将艰难。
比如此前,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为了提高收入所推出的“超前点映”,就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在风波过程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网友公然宣称“这是在逼着我们重新捡回盗版”。
在打车、外卖等烧钱领域中,用户的回归心理对标着早年的出租车和下楼堂食,价格出入并不高。
但在长视频平台中,用户的回归心理却对标着那段特殊的互联网蛮荒时代,忘不了的,是随手可及的免费盗版。
市场达成共识的难度极高不说,业内对于商业光明前景的盲目笃信,则更是造成了巨头们开始了长达多年的流血战争。
比如阿里,在大文娱战略的指导下,阿里率先整合了当年行业前二(优酷、土豆)的长视频平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保住了行业第三的位置。
尽管如此,阿里依然没有停止在这条路上的投入和 探索 ,在继续为优酷土豆输血的前提下,更是积极与芒果超媒接触,拟受让公司控股股东芒果传媒持有的公司5.26%的股权,有望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
另一边,腾讯也在“新文创”的战略指导下,稳扎稳打,以腾讯视频为桥头堡,持续在内容领域多点布局。
前不久,腾讯视频的负责人孙忠怀出来公开讲话:“我们呢,别的没有,就有一颗真心,还有钱。”
摆明了是要刚到底。
去年,有段时间大家都觉得,长视频流媒体平台应该就快要大结局了。
两超两强的格局看似已经稳定,腾讯这边稳定发挥,爱奇艺则凭借“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中国有嘻哈”等自制综艺,甚至一度在MAU(月活跃用户数)上压过腾讯视频一头。
相比之下,阿里的优酷似乎已经落后,而体量和市值都远不及前三位的芒果超媒,则只是背靠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内容制造能力,不紧不慢地跟着。
但进入2020年后,场面又开始发生剧烈变化,其中,围绕着爱奇艺的新闻最为频繁。
先是作为中概股代表被给予做空待遇,然后又深陷被收购的疑云,前不久又因为涨价问题,被各大媒体拉出来批判一番。
看上去是三件事,其背后实则是一件事。
因为行业的不确定性和巨大亏损,所以被做空机构盯上;
因为亟需自救,所以不得不咬牙涨价。
11月27日,路透社报道,阿里巴巴和腾讯暂停了收购爱奇艺的谈判。
AT两家有意收购爱奇艺的传闻,最早起于今年6月。
27日晚间,百度官方终于下场正式回应:“传闻不实,爱奇艺是百度内容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度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爱奇艺的发展。”
明明今年还先后推出“迷雾剧场”、“乐队的夏天”等头部剧集和网综的爱奇艺,在资本市场上却显得那样摇摇欲坠。
表面来看,这似乎是百度撑不住了。
泥菩萨过江的前提下,实在是赌不动“文化强国”这一超级风口。
但还原至实际竞争格局,这与爱奇艺自身定位的模糊和战略大背景的匮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如今的长视频内容领域,平台同时身兼着两个身份,很大程度上让人混淆不清,乃至平台自身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认识。
所谓平台,其身份到底是分发渠道,还是内容制作方?
如果是分发渠道,那么核心竞争力就在其活跃用户数上。
爱奇艺之所以能跻身“两超”格局,也是在这一维度定义的。
那么,基于强大的用户数量,分发渠道便拥有了上下游的价格管控能力。
与此同时,作为渠道的平台还可以通过个性推荐,向内容方提供数据服务支持,以及采用传统的宣发手段放大某些剧集的热度等方式,来为内容生态赋能,完成一个渠道的商业价值。
另一边,如果平台的身份是内容制作方,那么其核心竞争力就来到了内容制作本身。
在这一意义下,网站的搭建更像是过去电视台的线上版。
内容,是重中之重。
我用我的内容,吸引喜欢我的那一小部分市场用户,一起维持一个小摊子。
再往前走一步,倘若内容质量进一步上升,那我还可以把版权卖给其他渠道,再赚一份钱。
脱胎于传统电视台的芒果超媒,在这一点上反而比互联网公司们要清醒的多。
定位不同,战法不同。
互联网公司的情况是,本来想做渠道,后来发现内容采购费用越来越高,不堪重负,于是又下场干起了内容。
这其实相当于开辟了第二战场。
其结果便是,在渠道身份上,多渠道竞争的格局让优质内容方大呼痛快,待价而沽。
在内容制作上,抛开其相关背景的不专业。由于平台方要兼顾渠道身份,常常幻想着用优质内容抢占市场份额,进而做出的爆款,也并不能很好地覆盖其自身的制作成本。
同时,内容行业的高不确定性,又进一步增大了平台的潜在成本。
在这样的模糊定位中,爱奇艺,必然卖不出去。
作为渠道,阿里、腾讯给不出太高的估值。
因为分发渠道的品牌溢价是极低的。
有人是《隐秘的角落》的粉丝,有人是梁朝伟的粉丝,但不存在说有人是爱奇艺、或者腾讯视频的粉丝。
事实上,随着爱奇艺“迷雾剧场”热播的结束,用户很快就随着新一波的爆款内容,变化迁徙。
在这样的情况下,并购的钱基本上就是一个“劝退费”。你走了,用户自然就承接到剩下的玩家手里。
至于企业自身的资产,能打包打包,能利用利用,考虑到企业文化的不匹配和岗位的重合冗余,能揉碎吸收的价值本身,也不会太高。
一开始那位投资者朋友之所以说“饿了么买百度外卖亏了”,其实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
另一边,作为内容制作方,爱奇艺则没有了卖的必要。
倘若能下定决心退出成为大平台渠道的竞争,那么爱奇艺大可以大幅降低外部内容采购,同时也无需坚持自制内容的独播。
甚至通过大幅提高会员费用的方式,来迅速完成企业转型。
但如此一来,其市场估值恐怕将再次迎来跳水。
说到底,爱奇艺的面前只有两杯毒酒。
要么,维持一个空架子,在持续不断的亏损中直到大厦崩塌。
或者,吞下那块二向箔,以降低维度为代价,换取继续活下去的机会。
前文提到,芒果超媒以清晰的自我定位,以内容制作者身份在竞争格局中迅速站稳脚跟。
如今,在不追求市占率的前提下,芒果超媒也已经做到了率先盈利。
另一边,腾讯和阿里则以大文娱为蓝图,试图搭建起从内容到渠道的文化航母模式。
具体举措中,腾讯依托于阅文集团作为大IP储备,新丽传媒和腾讯影业为内容的制作宣发势力,而腾讯视频只是这盘大棋中的一环。
阿里则同样有阿里影业和博纳影业作为内容策源地,并在入股芒果超媒后,进一步在文娱领域中搭建起自己的文娱内容生态。
反观爱奇艺,尽管百度口口声声说“爱奇艺是百度内容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百度的内容生态战略到底在哪里?
早在2015年,为减轻负担,百度早就处理了一大批非主营业务。
其中百度音乐、百度视频纷纷完成拆分。
随后,包含“纵横中文网”、“91熊猫看书”、“百度书城”等子品牌在内的“百度文学”也以10个亿的价格卖给了完美世界。
如今,文学IP没有,影视公司没有,单单一个爱奇艺,百度又能有什么生态呢?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