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制作步骤

普洱散茶的制作要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干毛茶,而后经适度潮水渥堆、晒干、筛分而制成普洱散茶,普洱散茶茶农自家即可加工制作。制作步骤如下:

一是杀青。大多采用锅式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二是揉捻。揉捻是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揉捻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

三是晒干。晒干是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茶叶薄摊在阳光下晾晒,晒至茶叶干至90%左右为适度。

四是渥堆。渥堆(即将晒干毛茶堆积保温5—6天或更长时间)是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一般是先将茶叶泼水吸水受潮,然后堆成一定厚度,让其自然发酵。经过若干天堆积后发酵以后,茶叶色泽变褐,有特殊陈香味,滋味变成浓而醇和。

五是晾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用篾席在室内摊开晾干,使渥堆后的茶叶散发水分,自然风干。

六是筛分。经渥堆干燥以后的茶叶,先解散团地松散,用筛、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便制成普洱散茶。普洱散茶分出粗细、大小、长短后,根据所作商品茶花色可拼配再加工制作普洱圆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

制作工艺之杀青及应注意的问题

1、检查茶鲜叶是否有杂质、红病茶叶(采摘后存放不合理,叶面温度过高引起茶叶发酵)并挑拣。以此避免杀青时串味而影响茶叶整体品质。

2、按茶叶的老嫩度划分等级,分类存放,以便杀青。

3、雨天鲜叶要滩凉,含水量过多在杀青时会粘在锅面上,易产生焦叶煳味!

4、清理杀青锅。锅炒杀青每换一次锅都要注意清理!

5、杀青锅温度100度左右。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测量,通常用手感应,手接近锅底时有点烘烫的感觉。温度过高时锅低发红,此时不易投放茶叶,应等撤火降温后再杀青。

6、杀青时老叶嫩杀,嫩叶老杀。

7、杀青时间一般5分钟-10分钟。具体依锅温投叶量茶叶的老嫩度确定。

8、杀青后及时降温.此时如降温不及时,易引起干燥后的茶汤浑浊!滋味欠鲜不醇正!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毛料制作过程:鲜叶采摘——萎调(晾干鲜叶水分)——炒青——揉捻——晒青(通过阳光晒干)→ 普洱茶毛料

茶饼加工过程:称重量——水蒸气蒸软——揉饼——压饼(定型)——干燥 → 普洱茶 茶饼

以上说的是纯料普洱茶的制作。

我是在西双版纳这边上山选茶自己销售,对这些略知一二,若还有不清楚的,可联系我!

普洱茶的制作各项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写普洱茶,得先交代晒青毛茶的制作过程。

1.杀青。杀青是绿茶生产的标志,是绿茶区别于红茶最重要的工序。杀青后,酶的活动终止了。红茶不杀青,酶的活动发酵时仍在进行,是一种酶促发酵过程。晒青毛茶大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3.晒干。日晒干燥是晒青毛茶区别于炒青和烘青的根本点。天晴时,薄摊晾晒;天阴时,茶叶就摊晾在火塘上吊挂的竹席上。晒青毛茶偶有烟味,原因就在于此。

历史上,云南晒青毛茶是手炒手揉,日晒干燥,设备简陋,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手工作坊。传统制作,保留了柔和的阳光、自然缓慢和仍在变化中的干燥过程,也赋予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制成品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将对其分类和销售情况、特别是普洱茶形成过程作一些简要介绍。

1.直接以毛茶形态销售和消费。省内产区和部分地区的农民、城镇中的部分居民直接饮用晒青毛茶,云南人称其为“大叶茶”。西北地区直接大量购买和销售晒青毛茶,在楚雄州广通火车站自然形成一个晒青毛茶交易市场。

2.通过筛分、风选、拣剔和分级,精制加工成滇青茶,产品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茶和春玉等散茶。春蕊用一级晒青毛茶斩头去尾提制而成,多数为芽毫,消费者形容为“白花花的”,说明原料细幼。春芽用一、二级晒青毛茶各半加工;春尖用中档晒青毛茶加工;配茶以中低档晒青毛茶加工,顺序有甲配、乙配和丙配;春玉是春蕊、春芽、春尖的副产品。云南省各茶厂均生产滇青茶,销往省内外。滇青茶经久耐泡,除一般饮用外,还宜作烤茶冲泡饮用。

3.经蒸揉或蒸压成型,产品有沱茶、紧茶、圆茶(后改名七子饼茶)、方茶、饼茶、砖茶、贡茶、竹筒香茶等压制茶,习惯上统称紧压茶。一般沱茶重100克,外径8.3厘米,高4.3厘米,主销四川等地。应客户要求历史上也曾生产过250克和125克产品。心脏型紧茶主销西藏,重量250克(1952年以前238克)。文革中,心脏型被改为砖块型,1986年又恢复心脏型生产,目前同时生产和销售心脏型和砖块型紧茶。圆茶(七子饼茶)形似月圆,是云南传统出口品种,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产品直径20厘米,中心2.5厘米,边厚1.3厘米,每个净重357克,7个一筒,计2.5公斤。饼茶(又称小圆饼茶),主销滇西北地区,每个净重125克,直径11.6厘米,边厚1.3厘米。20世纪50年代每个净重为100克。方茶销区与饼茶相同,重125克,正方形,规格为10×10×2.2厘米。普洱贡茶,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

4.以上晒青茶系列产品,经后发酵陈化,均可演变成普洱茶。后发酵不再是酶促作用。云南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茶叶运输人背马驮。为降低运输成本,各类晒青紧压茶相继出现了。一匹马驮运50公斤散茶,改为紧茶可驮运70公斤,运量提高40%,运费降低40%。漫漫茶马古道在消磨时间的同时,还在悄悄地重新塑造原始的晒青茶叶。在重塑过程中,微生物、水分、热量、空气等对普洱茶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通状况不断改善,运时缩短,陈化期不够,所以50年代初人工发酵普洱茶出现于香港。相对于自然发酵陈化的“生普” 或“原旧普洱茶”,人工发酵普洱茶被茶人称为“熟茶”或“熟普”。1973年4月,云南召开茶叶加工会议,率先安排昆明茶厂试验生产人工发酵普洱茶。人工发酵使用的原料统统是散茶,晒青紧压茶类不可能再重新渥堆发酵。1976年,“熟普”散茶压制的沱茶7663、茶砖7581面市了。同一时期,“熟饼”也走向市场。用晒青毛茶精制而成的滇青茶类,是近代为适应市场发展出来的品种,成本高,除个别片末茶后发酵用于袋泡茶外,云南一般不作为普洱茶原料使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基本上使用晒青毛茶为原料。

人工发酵普洱茶第一道工序是渥堆。渥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好坏。首先将茶叶匀堆,再泼水使茶叶受潮,然后把茶叶堆成一定厚度,盖麻袋或塑料袋保温,让其发酵。发酵期间的温度控制极其重要,温度低,发不起来,温度高,烧堆。视温度变化及时翻堆调节温度,才能够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堆积发酵,茶叶色泽变为褐红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扒堆晾茶,解散团块,散发水分,自然风干。待茶叶干燥,再进行筛分分档,制成普洱散茶。人工发酵普洱茶陈化期比生茶陈化期短得多。

普洱茶现代制作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现代普洱茶在采青到包装需要35天时间,对于后发酵的茶叶还需等待3个月左右即可饮用,另外提醒普洱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更醇厚。下面介绍一下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现代普洱茶制作工艺有以下十个步骤:

(1)采茶菁

普洱茶最佳的采摘时间在日出半小时后,这样可以避免其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萎凋与杀青。采摘普洱茶一般在每年春天的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采摘也俗称“二水”,秋茶采摘又称“谷花”。茶叶采摘季节的不同,也会形成高低不同的品质;一般“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采制的茶叶品质最好:目前云南上好的普洱茶多是以“春尖”为主体制成的。

(2)萎凋

这是要借着阳光或者热度让刚采收好的茶叶中的苦度、涩感挥发,让茶叶软化脱水。萎凋要恰到好处,除了时间的控制,空内温度大约在22一24℃左右最适合,因为假使温度太低茶的香味就溢发不出来,温度太高,味道则差。

(3)杀青

其实普洱茶末在还没有紧压成型前还是绿茶,制作普洱茶杀青不可或缺,目的就是要让茶叶停止挥发,当茶等经萎凋失去水分但是尚未干透时,利用杀青的方式,也能够使茶叶的水分更均匀,现在的杀青方式多采用锅式杀青或滚筒式杀青,古时为手工翻炒法。杀青完后,仍是将茶叶摊凉,准备进行揉捻,正常茶菁叶色由鲜绿转为深绿或墨绿。

(4)揉捻

依据茶菁原料的老嫩程度不同,揉捻时需做轻重调整,嫩叶轻些,老叶重些,目的在于把片状茶叶制成条状或圆珠状。传统制茶以手工进行揉茶,并且依据茶菁的粗细,分粗揉与复揉二次,尤其针对梗枝部分特别首重二次复揉。

当时揉捻的工作据说算得上是一种特技了,所以都是由专门的揉茶师来完成的,他们是普洱茶精制加工的关键人物,那时思普地区的各茶叶商号和茶庄都会聘技术高明、操作熟练的揉茶师来掌管这道工序。

现代制茶刚多以机械式盘式揉茶机处理,而后再人力进行部分加工或挑拣。茶经过揉捻后体积基本上已经减少大半了。

(5)晒青

将揉捻后的茶著薄薄摊开,晒至茶叶含水量约为新叶的10%左右,如果干燥不完全,将会使茶著过度发酵,甚至可能发霉现象。如果没有阳光也可用烘干的方式,不过利用阳光会有特殊的香味,这是早期普洱茶味道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晒青毛茶”了。

(6)渥堆

握堆是与古法最大的区别,这是1973年昆明茶厂最先发明的。具体过程是泼水在制成的晒青毛茶上,使茶叶吸收水分受潮,然后堆成一定厚度,再利用湿热的原理将茶叶加速熟化。这样做,也就使得普洱茶在短时间里有了古时普洱茶甘、滑、醇、厚以及陈香的特点,大大缩短了加工的时间。

(7)晾干

渥堆后,将茶叶薄薄的摊开,自然风化。过渡泥堆会使其茶性、茶质变坏,直接影响茶品香气感,且不利于陈化;可若是干燥不足则茶心附近最容易产生霉变。风干后的茶毛料可直接销售。也可依据需求蒸压加工。

此外,有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普洱茶的表面会有白霜,这是茶叶本身氧化酵素发生作用的结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单宁”。其味苦,具有消炎的作用’,是茶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在学术上称这种现象为自然氧化作用。单宁对多种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能力,在相同的抑制浓度下,不会影响人体细胞的生长发育。单宁又有独特的抗氧化性,能有效抵御生特氧化作用和清除活性氧的功能,现在在化妆品中加入单宁能有效果抑菌并具有保健防腐作用。

(8)筛选分级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度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9)紧压成型

干燥的毛茶经高温蒸软后,依据需要再紧压成型,这里又可分为饼型、沱型、砖型等等。这也是普洱茶重要的分类方。

(10)包装

普洱茶包装很特别,是用笋叶,用棍棒将茶条紧塞于内附笋叶的悠内,篮口覆盖笋叶,用细蔑缠牢。

堆积紧塞并且用笋叶把茶叶包严,在古时是为了使茶叶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下于受损,对“后发酵”的形成来说,它对篮内茶坯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保持茶内水分和因微生物繁殖等因素形成的堆内湿热环境,从而达到促进内质变化的目的。笋叶透气性好,柔软而且有韧性,能防潮,还有怡人的清香,普洱茶会吸收谈的天然竹笋香。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写普洱茶,得先交代晒青毛茶的制作过程。

1.杀青。杀青是绿茶生产的标志,是绿茶区别于红茶最重要的工序。杀青后,酶的活动终止了。红茶不杀青,酶的活动发酵时仍在进行,是一种酶促发酵过程。晒青毛茶大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3.晒干。日晒干燥是晒青毛茶区别于炒青和烘青的根本点。天晴时,薄摊晾晒;天阴时,茶叶就摊晾在火塘上吊挂的竹席上。晒青毛茶偶有烟味,原因就在于此。

历史上,云南晒青毛茶是手炒手揉,日晒干燥,设备简陋,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手工作坊。传统制作,保留了柔和的阳光、自然缓慢和仍在变化中的干燥过程,也赋予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制成品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将对其分类和销售情况、特别是普洱茶形成过程作一些简要介绍。

1.直接以毛茶形态销售和消费。省内产区和部分地区的农民、城镇中的部分居民直接饮用晒青毛茶,云南人称其为“大叶茶”。西北地区直接大量购买和销售晒青毛茶,在楚雄州广通火车站自然形成一个晒青毛茶交易市场。

2.通过筛分、风选、拣剔和分级,精制加工成滇青茶,产品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茶和春玉等散茶。春蕊用一级晒青毛茶斩头去尾提制而成,多数为芽毫,消费者形容为“白花花的”,说明原料细幼。春芽用一、二级晒青毛茶各半加工;春尖用中档晒青毛茶加工;配茶以中低档晒青毛茶加工,顺序有甲配、乙配和丙配;春玉是春蕊、春芽、春尖的副产品。云南省各茶厂均生产滇青茶,销往省内外。滇青茶经久耐泡,除一般饮用外,还宜作烤茶冲泡饮用。

3.经蒸揉或蒸压成型,产品有沱茶、紧茶、圆茶(后改名七子饼茶)、方茶、饼茶、砖茶、贡茶、竹筒香茶等压制茶,习惯上统称紧压茶。一般沱茶重100克,外径8.3厘米,高4.3厘米,主销四川等地。应客户要求历史上也曾生产过250克和125克产品。心脏型紧茶主销西藏,重量250克(1952年以前238克)。文革中,心脏型被改为砖块型,1986年又恢复心脏型生产,目前同时生产和销售心脏型和砖块型紧茶。圆茶(七子饼茶)形似月圆,是云南传统出口品种,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产品直径20厘米,中心2.5厘米,边厚1.3厘米,每个净重357克,7个一筒,计2.5公斤。饼茶(又称小圆饼茶),主销滇西北地区,每个净重125克,直径11.6厘米,边厚1.3厘米。20世纪50年代每个净重为100克。方茶销区与饼茶相同,重125克,正方形,规格为10×10×2.2厘米。普洱贡茶,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

4.以上晒青茶系列产品,经后发酵陈化,均可演变成普洱茶。后发酵不再是酶促作用。云南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茶叶运输人背马驮。为降低运输成本,各类晒青紧压茶相继出现了。一匹马驮运50公斤散茶,改为紧茶可驮运70公斤,运量提高40%,运费降低40%。漫漫茶马古道在消磨时间的同时,还在悄悄地重新塑造原始的晒青茶叶。在重塑过程中,微生物、水分、热量、空气等对普洱茶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通状况不断改善,运时缩短,陈化期不够,所以50年代初人工发酵普洱茶出现于香港。相对于自然发酵陈化的“生普” 或“原旧普洱茶”,人工发酵普洱茶被茶人称为“熟茶”或“熟普”。1973年4月,云南召开茶叶加工会议,率先安排昆明茶厂试验生产人工发酵普洱茶。人工发酵使用的原料统统是散茶,晒青紧压茶类不可能再重新渥堆发酵。1976年,“熟普”散茶压制的沱茶7663、茶砖7581面市了。同一时期,“熟饼”也走向市场。用晒青毛茶精制而成的滇青茶类,是近代为适应市场发展出来的品种,成本高,除个别片末茶后发酵用于袋泡茶外,云南一般不作为普洱茶原料使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基本上使用晒青毛茶为原料。

人工发酵普洱茶第一道工序是渥堆。渥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好坏。首先将茶叶匀堆,再泼水使茶叶受潮,然后把茶叶堆成一定厚度,盖麻袋或塑料袋保温,让其发酵。发酵期间的温度控制极其重要,温度低,发不起来,温度高,烧堆。视温度变化及时翻堆调节温度,才能够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堆积发酵,茶叶色泽变为褐红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扒堆晾茶,解散团块,散发水分,自然风干。待茶叶干燥,再进行筛分分档,制成普洱散茶。人工发酵普洱茶陈化期比生茶陈化期短得多。

最后注:(普洱茶的选材和制作方法要求很苛刻,稍有不注意会影响好味道的哦,请你小心)

普洱茶的制作方法??

1) 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叶条索,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质容易泡出;揉捻时,根据轻→重→轻和老叶热揉、嫩叶冷揉的原则,使之通过揉捻达到条索紧、匀、细、直的要求。其干燥方法有炒干、烘干、晒干三种,并依此干燥方法不同将绿茶分为炒青、烘青、晒青三种。干燥的目的,是蒸发水分、紧结条索,透发香气,增进色泽。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2) 普洱红茶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

3) 普洱青茶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4) 普洱黄茶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5) 普洱黑茶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6) 普洱白茶为轻微发酵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可。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