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动有没有类似于安吉的按键

有。逸动虽然在内饰按键上经过简洁优化,没有之前几款那么多按键,但某些常用的按键依然保留在界面,逸动的中控按键与安吉车型的按键排序一样,基本的功能按键也一样,所以逸动有类似于安吉的按键的。

难忘安吉路,最忆是杭州

        安吉路实验学校,您的风采我将永远铭记心间!您的美丽、朴实、真诚、开放和包容,正如您所依傍的西湖,清风徐来,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宝塔耸立,引得游人如织……;又正如您所在的城市——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自然风光无与伦比,人文管理的境界之高,从车辆礼让行人之优雅可见一斑,让她又展现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现代城市气息。

          2018年5月6日,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寿光市教育局的安排下下,我跟其他来自4个不同省份和城市的校长一起入驻杭州莲花宾馆,将要开启一周的学校挂职研修。5月7日早上,天下着蒙蒙细雨,7:50左右,我们一行5人准时来到离莲花宾馆不到二里路的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小会议室集合,学校领导黄雄校长、姚琴书记、上官旺胜工会主席、金懿办公室主任早早的过来迎接我们。

        黄雄校长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整个学校的历史和发展情况:安吉路实验学校1954年建校,1990年成立浙江省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在九年一贯制管理经验等方面为全国提供经验、方案和模式。三个校区,6-9年级在本校区安吉路校区、3-5年级在武林路校区、1-2年级在戒坛路校区。三个校区呈品字形分布。 安吉路实验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强调对外开放与对内示范相结合。学校重视对外交流,格局大,规格高,与许多国家的名校进行教育合作,还承担很多的国家级别的外交礼仪活动,用黄校长的话来说,要培养具有“平民本色、精英气质和领袖风范”的人。对内示范,主要是突出“实验”二字,重视创新实践,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教育提供经验,起示范引领作用。

        黄雄校长重点介绍了九年级一贯制学校的本质特点和关键环节,那就是——“贯”字,如何体现“一贯”的特点和发挥“一贯”的优势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安吉路实验学校的管理结构纵横交错,校级领导和中层都是具体分管某一个校区的某项工作的同时,牵头1-9年级的某项工作,使各项工作既有阶段性又有连贯性。例如:姚琴书记负责全校的党建工作,同时负责6-9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戒坛校部主任邵岚老师,兼任全校的1-9年级的社团部主任,负责1-2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全校的社团及活动组织,其他干部除级部主任外大多都是这样安排,减少了干部指数、分合兼用、纵横相融,扁平管理和层级管理相结合,使9个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机融合、高效运作。 学校变6+3制为5.5+3.5制,让六年级重点承担小初衔接课程建设任务,他们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的初中部分内容提前下沉到六年级进行,学校自编了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将小学和初中两块进行了无缝焊接。六年级第一学期的英语直接开初一课程,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完部分初中古诗文;六年级科学课学习初中生物中植物分类等内容;六年级数学渗透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组的概念。学校的行政、教学、德育、后勤管理真正实现了一体化一贯制。这一点给我了很大启发,我们的不少学校是小学部初中部的简单独立和相加,只是名义上属于一个学校,运作的过程中根本就是双体运作,不是正意义上的九年一贯制。安吉路实验学校一校三区却能高度一体化,其管理的科学化确有高明可取之处。其行政办公会上各口负责总结工作和安排下一步工作均是非常明晰,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得和谐融洽,丝丝入扣。姚芹书记也作了相关的解绍。

        安吉路实验学校有强大的顶层设计能力和科学的民主机制,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强的计划性。学年初计划的制定均经过多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流程,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计划,然后逐一让计划落地生根。学校干部例会、读书报告会、“德育一招鲜”展示会、党员例会、科技节、六一儿童节、艺术节、入队仪式、离队入团仪式、教学大比武、评课、安全演练、社团活动等各项工作,各相关部门按计划扎实推进,有方案、有专题安排会议、有活动过程、有活动总结会议。我们感觉到安吉路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每天都很忙碌,却又是那样有序和从容,每一位干部教师都是满面春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每天都在按计划创造性的工作,一些工作虽然是新近的,但是已经按计划思考、筹划和准备了很长时间了,所以看起来从容不迫,高效有序。强大的执行力是学校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决不随便改变计划,是安吉路实验学校成功的重要原因。每一项工作都没有丝毫的应付之嫌,其中周三中午12:30的一次评课,讲课者和评课者针对上午的讲课,各抒己见,点评得专业、而精彩。会议结束之后,一位青年教师主动留下来跟教导主任探讨和争论了半个多小时,青年教师对业务提升的执着和教导主任对青年教师的栽培之情及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之认真让人佩服!

        黄雄校长认为,好的教育首先是能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的教育。成长的起笔是身正。黄校长主张,育人要接地气,从细微处去养德。当有教师反映学生值日连扫帚都不会拿时,他就提议学校德育处的考评能否贴近生活,把“扫地”列入德育考核的项目。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德育就是让学生静下心来,从自己身边做起。今天值日,是我为大家;不值日时是大家为我。自己扫地那么辛苦,平时就不会乱丢,习惯也会养成,德育贴近生活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学生每一天的细微变化就是我的成就感。每天学生进来很高兴地向校长问好,我也向他们问好,这就是一种收获。”

        安吉路实验学校重视培养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从细节上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素养的培育,按教育规律引导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人才。

        黄校长倡导的“微德育”,在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是“融入”,从生活细微处,润物无声;是“全过程”,汇聚全校、全员的微力以产生大能量;是“接地气”,在“打扫房子”“扣好扣子”的实践中体验道德,在接触社会中明辨是非,成就阳光少年。

        在《小学 生守则》教育中,对人有礼貌、不在公共场所吵闹、在公共场所也要注意清洁卫生等要求,成了安吉路实验学校学生行为的标志。多年来,师生们都为“只有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学生是不用挂校徽都知道是安吉路的”这一评价而骄傲。

      一位教师说:曾经,师生共同维护油光光的红楼漆木地板,擦得干干净净的,舍不得穿鞋踩上去,要赤脚进教室;曾经为了保护教室雪白的墙壁,写字都分外小心,钢笔、毛笔不敢乱甩……

        黄校长和学生们共进午餐,经常深入学生课堂,学生跟他交流起来没有压力,还有幽默感;带领老师们做好服务和表率,像春风化雨感染学生,起到了生硬说教所不能达到的高妙的教育效果。

        开学、休业、毕业、升旗、入队、离队、入团……安吉路实验学校对这些活动都要举行典礼和隆重的仪式。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干部教师们认为,这种显性的表现能营造起浓厚的精神氛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说起仪式教育,学校教师们总是描述得绘声绘色:“经过了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精心设计了较系统的校园仪式系列。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学生成长方面,包括新生入学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离队仪式、入团仪式、毕业典礼等;二是教师成长方面,包括新教师上岗仪式、老教师退休仪式、新教师拜师仪式等;三是校园活动系列,包括各国旗仪式、运动会入场仪式、六一庆祝仪式等。对于这些仪式,我们都经过精心的仪程设计。学校的张莹老师还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编制了仪式教育的反馈表,做了大量的调查问卷。像离队仪式中“珍藏红领”、“朗诵离队诗”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仪程,有66%的学生都表现出很有触动,认为很有教育意义。“

        一位教师介绍,曾经,为完成”珍藏红领巾“这一仪程,要求学生在仪式的前一天就将红领巾洗净、熨平,而在离队仪式上,珍藏红领巾前,则是学生最后一次有资格佩戴。这一来,可以说从前一天开始,学生就在准备着与红领巾依依惜别,仪程开始,音乐响起,全体学生起立,将自己脖子上的红领巾解下,然后坐下,在膝盖上把红领巾折叠好,放入盖有鲜红的少先队大队部印章的特制信封。适时适度的音乐,整个年级学生一起参与的规模……一个隆重的氛围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精心准备下,顷刻形成了。

        当新生开学典礼上,九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牵着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的手,护送他们走过安吉路的时候;当九年级毕业典礼上,学生集体向父母鞠躬致谢,并亲手将一封家书交给爸爸妈妈的时候……神圣庄严的仪式氛围,在学生心中形成极强的震憾力,陪伴孩子们从懵懂走向自信,见证孩子们从稚嫩走向卓越,唤起了众心向上的精神。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两句诗中提取出“浅草”,作为安吉路实验学校社团的总名称。“浅草”,是充满生机的新生之草,意寓着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同学们朝气蓬勃,所有的社团生机盎然。浅草社团基于安吉路独有的“平民本色,精英气质“学办学品牌和文化特色,致力于培养不但要会读书,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团队合作意识,爱玩、会玩、能玩,还能玩出花样的孩子。”学校浅草社团下设浅草文学社、浅草新闻社、浅草科技社、浅草健体社和浅草艺术社,是个综合性学生社团。各分社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在校园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校园生活。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各个分社的特色日益突出,凸显了具有安吉路品质的“一二三四五”的品牌特色:一“社”——浅草社;二“团”——管乐团、合唱团;三“化”——九年一贯教育系列化、校园数字化、学生管理自主化;四“队”——网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武术队;五“特”——校本课程特色、德育特色、科艺特以、体育特色、国际化教育特色。近年来,浅草社团进一步致力于社团九年一贯的课程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年级到九年级分别以校本必修课程、选择性社团课程、专业性俱乐部课程三种形式实施的校本课程模式。学校通过各种社团和校本课程的开设,真正使学生得到了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安吉路实验学校重视对外交流,到世界各国、人类不同文明的文化环境中去探访,促进对话,培养独立的人格、弘大的格局和开阔的视野。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家改革开放,学校也必须改革开放。1958年6月5日,安吉路实验小学的三名少先队员陪同周总理到飞机场欢送外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友好和亲切。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1979年,杭州市与日本岐阜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安吉路学校与日本岐阜市长东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双方经常互访,双方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成长。2006年8月,师生代表访问澳大利亚;2006年8月师生代表访问德国;2007年8月,师生代表参加为期14天的“澳洲风情夏令营”;2008年7月,师生代表赴美参加为期3周的夏令营,并参加了“小小联合国”活动;2008年7月,师生代表前往德国加斯市交流,并走访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等几个欧盟国家,感受异国风情,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2007年,学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加斯州市一级文理中学结成友好学校;2012年5月,美国加州教育代表团来校访问,学校与美国加州苹果谷学区结成友好学校;2013年德国巴伐利亚州斯市一级文理中学师生来校进行访问;2014年,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安吉路实验学校四年级的近 200名学生列队欢迎土库曼斯坦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到杭州访问。2016年9月4日,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的50名学生作为迎宾队员,挥舞着手中旗子站在绿色的草坪上,展露出最灿烂的笑容,用真挚的情感迎接G20峰会的各国首脑们,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他们的光荣使命。

        学校以培养学生“平民本色、精英气质、领袖风范”为目标,开放的理念,承办系列外事活动和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涵,让孩子们大大开阔了视野,近距离与世界各国领导人接触,培养了们的大气和风度。

        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为了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教师幸福指数,2007年3月,安吉路实验学校工会搭台,教师通过自主报名的形式,组建了十多个教职工俱乐部。于是俱乐部犹如一朵羞涩的莲花,悄悄地在学校盛开。如今,三个校区的3个“全民健身”俱乐部已根深叶茂。俱乐部采取分时、定点定量、自由选择、专人负责的组织机制和相应的物质激励,一步步引导教师参与锻炼。太极拳绵长的“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缓缓地在晨间流动,健美操欢快的旋律在校园的礼堂里绽放;热火朝天的跳绳、师生同跑的大课间缤纷夺目;羽毛球、篮球在午后闪亮登场,这些都是学校的“全民健身”俱乐部的形象写真。

        当全民健身运动在学校教职工中如火如荼进行时,饮食、摄影、运动、读书、休闲等22个个性俱乐部也在校园内竞相开放。教师们或为自己培养一两样兴趣爱好,用镜头的第三只眼到旷野里、绿荫下、花影中,捕捉精彩绝伦的瞬间;或在《论语》里,《读者》中走马观花,广见博闻,怡然于“文化快餐”之中,享受着“心灵按摩”;或挥毫泼墨,虽不能至,但心已雅亦,陶情冶性,优化精神的生活……

        教师个性俱乐部是一个改变教师生活方式、发展自我的开始,是教师精神生活的家园。在个性俱乐部里,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学会了“玩”,为自己的生命带来了精彩和快乐!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不会有学生精神的升华。教师是教育的基础,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前提,就应具有幸福之心灵,应有健康之体魄。安吉路实验学校教师俱乐部正是为教师成长而设的平台,学校以这样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个中充满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和博大的教育情怀!

        在安吉路实验学校挂职学习的5天,我每天都被这所学校忙碌有序的工作感染着。校长和师生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各项活动、各种工作开展和进行得都是那么环环相扣、从容精彩,教学、德育、党建、后勤;听课、评课、备课、上课、活动组织、阅读工程推进、社团建设、专题会议、常规例会、吃饭、外出学习、学后反馈……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是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在做教育,他们对每一项工作都在用“心”去做,没有表演,没有应付,就这样朴朴实实地,实实在在地做教育,而且是做既接地气又格局很大的教育。他们的教育做得很小,小到关注到某个孩子今天为什么做值日不如以前认真;他们的教育又做得很大,大到在G20峰会上迎接世界各国元首的使命,就是由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完成的。他们用最朴实的言行,却做着最有价值的教育。他们低调的风格正如他们学校的大门一样,门口不大,上边的字有的地方已经掉了色,有的地方还泛着青苔的颜色,带着岁月的积淀,却掩饰不住其内涵的博大和深沉。也正如他们的黄雄校长,浙江省教育厅督学,下城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是名幅其实的教育专家,然而却是那样谦虚随和,每天上午迎接学生入学,下午送学生离校,每天深入课堂关注教师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每天同师生们一块吃饭,一块交流。

        安吉路实验学校,您的风采我将永远铭记心间!您的美丽、朴实、真诚、开放和包容,正如您所依傍的西湖,清风徐来,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宝塔耸立,引得游人如织……;又正如您所在的城市——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自然风光无与伦比,人文管理的境界之高,从车辆礼让行人之优雅可见一斑,让她又展现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现代城市气息。

        难忘安吉路,这里我曾经来过;难忘安吉路,我将永远把您藏在心底;难忘安吉路,我将时时从您身上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去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

      难忘安吉路,最忆是杭州!

                                                                                                                        寿光市田马中学    李 华

安吉游戏碳烧积木名称

名称就叫做“安吉炭烧积木”。

第一块作为室外游戏材料的炭烧积木诞生于安吉幼儿园课程的初期。炭烧积木的灵感来自于建筑材料砖块。

安吉幼儿园课程的初期,为给儿童提供结构最简单而玩法又最具复杂性的游戏材料,首选了建筑材料砖块。因为一块块标准砖块可以建造任何的建筑物。安吉幼儿园课程发展展的第一阶段就引用标准砖块支持儿童的真游戏。而后,由砖块优化为木块。而后,为了防霉,就对木块进行了火烧和碳化处理,因此得名“安吉炭烧积木”。如今安吉的积木已逐步更新为优质天然的原木积木。

安吉梅溪镇旅游景点

梅溪镇位于安吉县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历来商贸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她曾经是唐宋的商贸名镇,民国之后,一直拥有安吉“小上海”之称。如今,她是安吉县“一主三副”重点发展城镇之一;湖州市确立的17个重点培育中心镇之一;浙江省省级中心镇;浙江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重点镇;全国重点镇。那么,它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接下来,就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生态旅游

龙山生态影视基地

梅溪是安吉的老镇,也是安吉的东大门,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历史上“梅溪春涨”被列为鄣南八景之一。明代诗人凌悦有首《梅溪春涨》就描绘了梅溪的美景:“玉磬峰头积雪消,紫梅花下水平桥。喷开石窦山倾倒,怒拍溪门浪动摇。连岸白沙鸥鸟下,满川红雨鳜鱼跳。 黄流引入星河去,一任乘槎上碧霄。”梅溪也有丰富的竹木资源,明代的董斯张在《咏竹漾》中诗注:“梅溪路多种竹、留蔓十余里,几不可睹天日”。优美的自然风景是发展梅溪镇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

2012年6月1日,中国音画乡村——安吉(龙山)生态影视基地旅游区正式开工建设。中国音画乡村——安吉(龙山)生态影视基地旅游区项目由美国圣仕集团控股公司在梅溪独资设立的浙江瀚龙休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秉承生态、环保、休闲设计理念,拟建设安吉县首个集影视服务、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大型主题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该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填补梅溪镇休闲旅游的空白,优化临港经济区产业结构,也将为安吉旅游大环线增添一道靓丽风景。

人文梅溪

清同治十二年(1873)版《安吉县志》记载“梅溪在州北三十里,源自昆铜四洲等山……溪上常有紫梅盛开,故名”。梅溪可谓钟灵毓秀之地,历代名人众多,南梁著名史学家吴均、南宋目录学家陈振孙、近代林业学家陈嵘、近代电信学家莫庸、当红影视明星蒋毅,“最美保安”李迎福[9]  等均出自梅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南宋词人史达祖也曾在梅溪生活过。众多历史名人不胜枚举,尽显一方沃土地灵人杰之象。

吴王送女在梅溪

诗人皎然,湖州人,据考活动于盛唐的安吉,有《皎然集》。写过《兵后送薛居士移家安吉》、《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等大量与安吉有关的诗歌。他有一首著名的《赋得吴王送女潮歌》:”见说吴王送女时,行宫直到荆溪口。溪上千年送女潮,为感吴王至今有。“诗人皎然,在送别老朋友李判官到河中府的同时,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梅溪当地的,与送别有关的历史传说,大概是说吴王在梅溪依依不舍地送走自己的爱女,期盼自己的女儿早日归来。当然,具体情节已经不得而知,但隐隐约约之中,我们似乎也可以感觉到”吴王已殁女不返,潮水无情那有期“的那一丝丝悲凉和沧桑。

马头娘与梅溪马村

马头娘是中国神话中的蚕神。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据《通俗编.神鬼》引《原化传拾遗》记载,古代高辛氏时,蜀中有蚕女,父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马。其母誓言:谁将父找回,即以女儿许配。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旋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知其故,怒而杀之,晒皮于庭中。蚕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奉为蚕神。安吉县梅溪镇马村的命名也来源于此。马村90%的农户种植果桑树,养蚕,发展观光采摘游。2014马村还举办了安吉县首届蚕桑文化节。

张果与仙人路

张果,又名张果老,八仙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神仙,在中国民间有广泛影响。在民间人们描绘他的形象是,总是倒骑着一头白色的毛驴。这头毛驴每天能够行走几万公里,到达目的地后,他就把毛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梅溪老街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仙人路,据当地的民间传说,张果老曾在此歇脚并在梅溪游览了一番。很多人对这类传说不以为然,认为更多的是小老百姓的YY。孰不知,张果老其实真有其人,其原型张果是唐朝玄宗时期的一位炼丹家,他真的来过梅溪吗?他不辞千里来到梅溪这个僻静小镇所为何?恐怕这些已被历史永远尘封了。

颜真卿与梅溪

颜真卿,唐代开元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曾为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还当过湖州刺史。据明(嘉靖)《安吉州志》记载:“唐刺史颜真卿墓在荆溪乡(今梅溪镇荆湾村)。”清(乾隆)《安吉州志》记载:“或因公刺湖州,其子孙有葬其衣冠于此者。”颜真卿墓处于梅溪镇颜村的土斗堤边,先是在加固土斗堤时挖去其四周泥土,后再60年代前期改造大寨田时铲平,现成大塘。据当事人称,颜真卿的墓很大,且很坚固,在铲坟时,还在坟内发现有宝剑一把,但已霉烂不堪。其墓碑现存放在安吉县博物馆。碑上刻有“唐太师颜鲁公之墓”,系明嘉靖丁未(公元1547年)安吉知州章启重修时所立。

“山中宰相”在梓坊

昆铜现今已加入梅溪,讲梅溪也少不了昆铜。安吉人吴均的《与顾章书》是旷世名篇,经常被收录在中学生的语文教科书中,文章写道:“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这个梅溪其实是昆铜,写得都是昆铜美景。原昆铜乡流传着一句民谣:“梓坊的茶叶石门碳,诸家边的姑娘不用看。”梓坊村的茶叶历来有名。据县志记载,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宏景曾隐居昆铜,因长期饮用梓坊茶,“年逾八十面壮容”,时人称“山中宰相”。陶宏景于此还留下写景名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美丽乡村”,实有渊源。

梅溪木瓜红胜颊

“馋涎欲滴”这个成语,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极其贪馋的样子。素不知,这个成语居然与梅溪的.一种美食有很大的联系。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苏轼,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号称“饕翁”,终其一生,他没有中断过对美食的爱好和对烹饪的研究。苏轼与吴兴(今湖州)太守孙觉交往很深,经常在一块吟诗作赋。苏轼在熙宁五年写《将之湖州戏赠莘老》:“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称赞湖州的美食。顾渚(位于长兴县水口乡)的茶叶尖比牙齿还要白,梅溪的木瓜比脸颊还要红。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吃货。

正德帝与红庙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正德皇帝以“威武大将军”之名巡幸南方各省,江南的美景和气候给喜欢纵情游乐的正德添加了,正德只要兴之所至,可以说无所不为。据梅溪红庙当地传说,这位正德帝下江南时路过了梅溪红庙村,看望了一个据说是皇帝兄弟的人(可能是一位住在此地的藩王),也许因为老藩王讨得了皇帝的欢心,回京后正德帝令人在此大兴土木,建造一红墙庙宇,红庙因此就得名了。

梅溪车水歌

流传于梅溪镇的民间歌谣——车水歌是梅溪镇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车水灌溉农田的劳动中,为劳动助兴、消除疲劳、劳动计时休闲而创作,由最初的劳动号子,逐步充实发展而形成的。距今有上百年的历史。安吉县梅溪镇是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大镇,农业生产由最初的靠天吃饭、人力劳作、人力机械到今天的机械化生产,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梅溪镇人力劳作、简单的人力机械的初期,农田灌溉主要借助水车车水来完成。车水灌溉农田是一项长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在长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广大劳动群众为消除疲劳、劳动助兴、又为能同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创作了最初的劳动号子、逐步演变为拿腔捏调的助兴对喊、又在车水劳动中不断地渗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和民间生产、生活知识使劳动号子得以丰富发展而形成了车水劳动所特有的音乐—称之为车水歌,它在梅溪镇分布很广,梅溪镇的小溪口、荆湾、章湾、梅溪、红庙、龙口、板桥、华光、晓墅等村均有流传。

热闹非凡的“水龙会”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梅溪,上街下街、前后街的老百姓很多都住着草房,火灾时有发生。为此,梅溪商会发起并成立了一个民间的消防组织,名叫“水龙会”。“水龙会”由不同型号的消防车(俗称“水龙”)组成”。设备分置在各个村,由各村自行管理。在梅溪中街建有一个龙王庙,庙里有一尊很标致的龙王雕像,俗称“龙王菩萨”。为了使该机构发挥最大效应,并引起民众的兴趣和重视,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这里都要组织一次全方位的消防演练,届时梅溪四邻五乡的男女老少都涌向梅溪观看。

梅溪大鼓书

历史悠久的梅溪镇,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因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元年至三年(1862~1864)发生的大瘟疫使十室九空,之后大量湖北、河南、温州等地人口迁徙至此,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多彩的表演艺术和传统民俗,大鼓书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入梅溪。2008年10月,梅溪大鼓书被公示为湖州市非物质遗产名录并推荐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使梅溪大鼓书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梅溪镇制定了中长期保护和传承规划,对现有民间艺人登记并给艺人添置服装等演出设施。梅溪镇已对已搜集的文字、音像、实物等进行分类整理,予以归档。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健在的老艺人提供良好的传承条件,组织艺人参加县级文艺演出,帮助物色接班人,使这门传统艺术后继有人。

抗日战争中的梅溪

抗日战争,梅溪镇遭受了巨大的灾难。1937年10月10日,安吉全民运动大会在梅溪镇体育场举行,当日下午3点,3架日机串到体育场上空盘旋,机枪轮番扫射和投掷炸弹,当场伤亡百余人,这是日本侵略者首次轰炸安吉。1941年9月1日,日军进犯梅溪,国军六二师一八四团一营予以阻击,日军用飞机助战,下午占领梅溪,2日清晨,日军由梅溪向东南进犯,与窜入小溪口的日军汇合于晓墅,六二师再度阻击,日军分两路南窜,侵占钱坑桥。9月3日国军一九二赶到与六二师合力夹击日军。日军伤亡惨重,残部向德清武康方向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