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怎么做墨守成规推广,微商该如何做好大揭秘
方式方法还是很多的。选择产品和定位客户都很重要。可以交流,望能帮助到你
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汉语拼音:mò shǒu chén guì
墨守成规
出处
《钱退山诗文序》
近义词
因循守旧
反义词
开拓创新
汉语拼音:
mòshǒuchénguì
成语解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原意是墨子捍卫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果实,原为褒义词,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变为了贬义词。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战国时期,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木匠出身的公输盘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楚国要去攻打宋国。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公输盘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公输盘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读音
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
辨析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墨:不能写作"默";"成"不能写作"城"。
【辨义】"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
折叠成语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近义词
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一成不变
反义词
标新立异、革故鼎新
典故
墨翟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办法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义词了。
注意
是"墨守成规"不是"墨守陈规"!墨守陈规的意思是:表面含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墨守成规的故事
墨守成规的故事1
墨守成规的主人公是谁?
墨守成规的主人公是墨子
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墨子的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墨守成规的典故:
故事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
墨守成规的启示:
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墨守成规的故事2
囫囵吞枣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后引用为成语,本义是指把枣整个咽下去,比喻理解事物时,不加以分析,模糊理解。故事源自宋·圆悟禅师。
成语出处和典故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故事介绍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寓意
“囫囵吞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到可笑,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墨守成规 ,亦作“墨守成法”。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清王韬《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二:“你也是一个军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绍进来做同志,就会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规。”故事源自战国的墨翟。
成语出处和典故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故事介绍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义词了。
墨守成规的故事3
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木匠出身的`公输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公输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公输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1、墨守成规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2、墨守成规的材料
【注音】mò shǒu chéng guī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一成不变
【反义词】标新立异、革故鼎新、审时度势
【年代】古代
【例句】 母亲像一切墨守成规的老人一样,断然确认那个姑娘绝不是一个好人。
3、墨守成规的点评
阻止人们进步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恰恰是已知的东西。因为过去的经验曾经带来过的成功,所以容易成为诱人的陷阱和前进的羁绊。世上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尤其是现在,世界瞬息万变,总是恪守老经验、老方法是无法处理这些变化的问题的,我们千万不要做墨守成规的人。
墨守成规的故事4
墨守成规,亦作“墨守成法”。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清王韬《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二:“你也是一个军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绍进来做同志,就会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规。”故事源自战国的墨翟。
成语出处和典故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故事介绍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义词了。
项梁听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整顿起义队伍,并把原楚怀王的孙子孙心找来立为楚王,并仍然称作楚怀王。
再说项梁连续打了几个胜仗,杀得章邯落花流水。项梁于是骄傲了,不把秦军放在眼里。谁知,章邯卷土重来,向项梁发起猛烈反扑。项梁猝不及防,战死了,项羽、刘邦也被迫撤退到彭城。
章邯乘胜前进,指挥秦军北上,一口气打下了赵国(不是战国时代的赵国,而是新建立的一个政权)都城邯鄣。赵王歇慌忙逃到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连连派人去向楚怀王搬救兵。
楚怀王便召见将士,想进攻京城咸阳。他说:“谁先打进咸阳,就封谁为王。”
项羽、刘邦都愿意去。楚怀王让刘邦去打咸阳;叫项羽往北方去打章邯,围困巨鹿的三十万秦军。项羽急着要替叔父项梁报仇,正想跟章邯拼个死活。楚怀王怕项羽势力太大,不容易管束,就拜宋义为上将军;拜项羽为副将,封他为鲁公;范增为末将,率领二十万大军往巨鹿去打章邯。
公元前207年,宋义率领楚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停了十多天,急得项羽跑到宋义跟前,多次央告进军。宋义害怕秦军太强,按兵不动。到第四十六天时,项羽再次要求进军。宋义拍着案桌,怒气冲冲地说:“你反了吗?怎么敢不服从我的命令!”项羽大怒,趁势拔出宝剑来把他杀了。
项羽出来对将士们说:“宋义违背大王的命令,按兵不动。我奉了大王的密令,已经把他治死了。”
将士们就公推项羽代理上将军。项羽打发人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只好立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派英布和蒲将军带领两万人马渡过漳河。一交锋秦军就吃了败仗。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都渡过河去,等到全军都渡过了漳河,他吩咐士兵,各人带上三天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都砸了,把船都凿沉了。成语“破釜沉舟”就是这样来的。他对将士们说:“这一仗,只准进,不准退;三天里头一定把秦兵打败!”
楚军与秦军一交战,项羽咬牙切齿地直奔章邯。章邯本打算假装打败,把项羽引进来,哪儿知道楚兵一个人抵得上秦兵十个,十个就抵上一百。项羽的那支画戟更是神出鬼没,七上八下地一来,就戳倒了无数人马。他骑的那匹乌骓像飞一样地追赶着逃兵。章邯的军队争先恐后地乱跑乱窜,反倒把后面几路接应的军队都冲乱了。章邯自己也逃了。
产品要怎么做网络推广?
今天做网络推广,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找到目标顾客、必要的广告投入、产品服务有特色、明星的粉丝效应、与网络红人合作、增加互动活动、与第三方合作、线上线下结合等。
1、找到目标顾客
在进行网络推广之前,首先要明白一点,那就是你的目标客户是哪些,你的产品服务对象是谁,你要把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卖给谁,这个搞清楚,推广起来就很顺利了。
2、广告投入必不可少
广告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进行网络上推广,必须得让大家知道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推广造势,这些都是广告投入的作用。
3、产品服务有特色
做网络推广,你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因为现在同质化的产品太多了,只有这样才能从众多的竞争者中突围,脱颖而出。
4、明星的粉丝效应
明星的粉丝效应在互联网时代,是不可忽视的,明星的示范效应,往往会带来巨大的联动效应,所以可以找比较火的明星代言,帮助做网络推广。
5、与网络红人合作
除了传统的明星,现在网络上还有一些互联网大V,这些人的明星效应也很强的,随便发个文章,都会对网络推广带来良好的带动作用,所以可以与之进行合作。
6、增加互动活动
不定期的在网络上,举办相关活动,诸如抽奖活动、问答互动活动等,这样可以吸引网民的关注。然后,在活动中加入一些推广产品或服务的元素,这样网络推广就很有吸引力了。
7、与第三方合作
一些大的网络平台,已经做得很好了,早就聚集了很多的人气,可以和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深度融合,进行网络推广。
8、线上线下结合
现在,各位互联网大佬,都在提倡线上线下融合,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网络推广,不可能脱离现实,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线下的人。所以,可以在线下举办一些活动,线上线下联动。
墨守成规的意思(墨守成规内藏墨子和诸葛亮的伟绩)
“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很常用,指人或事侧重于守旧,不求革新,有不求进步的意思,更暗含会被时代淘汰、被新的事物取代之意。让我们稍微停一停汲汲求进步的心态和急急忙忙的脚步,回头追溯一下“墨守成规”的本源,会找到其对应的人与事很有来头,说的是墨子和诸葛亮的智慧、发明与制度哪。在时代演递的过程中,“墨守成规”反而被赋予了比较多的负面意义。
“墨守成规”一词包含了“墨守”和“成规”二语,对应两个典故,内涵丰富,说起它们的形成年代也非常久远,我们分别说一说。
“墨守”乃“墨翟之守”
“墨守”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代的墨子身上。墨子的学问、名声在当时很显赫。墨子是思想家也是军事家,他主张“兼爱非攻”,并身体力行去研究守城防御敌人进攻的方法,且到处宣扬推广。
《墨子》一书里记载,有一次墨子听到大楚国计划攻打小宋国。公输盘(又名公输般、公输班,因他出生于鲁国,也称为鲁班)为楚国建造一座云梯,做好后就要用来攻宋。墨子赶紧从齐国出发日夜兼程十日十夜到了楚都见公输盘,试图说服他放弃攻击的工事。接着,墨子请公输盘为他引见楚王,两人在楚王面前进行攻防模拟战;墨子意在以自己发明的守城战略封锁云梯的攻势,让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墨子当时用衣带圈起来当城池,用木片、竹简作守城的武器。公输盘九次陈设机巧多变的攻城云梯,墨子连九次抵御了他的进攻。当公输盘攻战的器械用尽了,而墨子还有不少防御守城的战术呢!楚王因而被说服放弃攻宋,这就是有名的“墨翟之守”;因为墨子的“墨守”而解除了宋国一次危机。
所以说,在战国时代要说起“墨翟之守”,那可是真功夫,用兵打仗的人,都怕遭遇“墨翟之守”,而守城池的一方,但愿能得“墨翟之守”!后人以“墨守”代称之。然而,随着时光的推演,人们大多忘了“墨守”的内涵了。
诸葛亮的成规保蜀
“成规”的典故故事,发生在三国鼎立时代的蜀国。三国时,蜀主刘备临终前将国家大事托付诸葛亮(孔明),让他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不负所托,鞠躬尽瘁。
蜀主刘备驾崩,又失去智慧绝顶、料事如神的丞相、军师诸葛亮,这一来眼见蜀汉就要马上陷入危机。所幸大臣蒋琬(字公琰)和费袆(字文伟)依循着诸葛亮留下来的旧制治国理事,执政得宜,稳定了蜀汉的国家情势。
诸葛亮有识人之明,很器重蒋琬安民的才能,在世时曾向刘备推荐这位国之栋梁,他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诸葛亮也密表后主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诸葛亮死后,蒋琬守住诸葛亮的成规,受任尚书令、大将军,总理政、军国家大事,辅佐后主九年,直到逝世。
另一位和蒋琬接力“守成”保蜀国的是费祎。费祎识悟过人,处事谦虚,诸葛亮对他另眼相待。《费祎别传》描写祎“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诸葛亮死后,费祎继任为后主军师,又承接蒋琬尚书令、大将军之职务。
费祎曾经出使吴国,吴国的大臣们言词犀利如利箭,对准他交相诘问论难,费祎不急不徐,辞顺义笃据理以答,吴朝之臣无人能屈辱他。孙权看在眼里,非常佩服,但他是蜀臣,孙权遗憾地对费祎说:“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陈寿的《三国志》评赞两人:“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可见因为两人的墨守成规、因循不革,使得蜀汉在刘备和诸葛亮死后,尚能维系十多年“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的局面。
后来“墨守”和“成规”被合成了“墨守成规”这一成语。
现代人多认为“墨守成规”是固守着旧规不肯改变,形容行事保守。其实,如上的古人智慧和旧规旧法的成就也不是泛泛之辈所能超越的,在“墨守成规”之下,也能让人立于不败之地。时过境迁,成语的内涵也随之剧变。找回成语源头处,识得其中洞天,别有意味!
(完)
参考资料 《墨子.卷十三.公输》《三国志.蜀书.蒋琬传》《三国志.蜀书.费祎传》《三国志.蜀书十四》《史记.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