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汉“河汾学”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知识,和入学发展史有关??不要百度搜索的,谢谢
河东学派 也称河汾学派。汾河从河东大地自北而南穿过,故河学派东又称河汾学派。
以明薛瑄为代表的学派。因瑄为河东(今山西一带)人,故名。恪守周敦颐和二程之学,尤推崇朱熹,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 (《读书录》)。认为“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薛瑄传》)。与王守仁姚江学派相对峙。修己教人,一本程、朱,以复性为主。修正朱熹“理先气后”说,认为“理只在气中,决不分先后”,“天下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读书录》)。又认为“气有聚散,理无聚散”(同上)。在家乡讲学十余年,弟子甚多,对后世有相当影响。门人阎禹锡、张鼎、张杰,传播师说,皆名重一时。此派主要人物还有段坚、王鸿儒、周蕙、薛敬之、吕柟、吕潜、张节、李挺、郭郛、杨应诏等。参见“崇仁学派”。
历史的介绍如下:
一、河东——中华文明的“直根”所系
黄河从老牛湾折头而南,又于风陵渡掉头东去,将一方沃土挽在臂弯中,这一方沃土名字就叫“河东” 。狭义“河东”,指今山西省运城、临汾两市(即晋南)一带;广义“河东”,指今山西省南、中部(即晋南、晋中)一带或整个山西境内。
河东,正好处在太行山以西,黄河大峡谷以东,依山傍水,气温适中(位于北纬35-40度),又有著名盐池——解池提供的生命之盐,是中国先民们理想的栖身立命之地。河东垣曲县寨里中华曙猿化石的发现,推翻了世界上许多古生物学家坚持“高等灵长类起源于北非地区” 的论断,将人猿进化向前推进了500万年。河东芮城县境内西侯渡遗址的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前到180万年。河东新石器遗址已发现400多处……
传说中的中国最早造人女神、华夏之母——女娲出生在河东(今运城万荣),黄帝在其出生地首开祭祖之坛。约公元前2600多年前,黄帝在古河东地区大战蚩尤,平息了中国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部落战争,控制了盐池资源,使华夏先民们有序共享。史传尧、舜、禹都建都于河东,即“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
许多考古学家断言:河东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正如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所说:“晋南地方是当时的‘帝王都所’。‘帝王都所’曰‘中’,故曰‘中国’,而‘中国’一词的出现正在此时。‘帝王都所’意味着古河东地区曾经是华夏民族的先祖,创建和发展华夏文明的活动中心。”这位考古学家还进一步指出,晋南这块地方至今保留“远至7000年前到2000余年前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
二、河东圣贤大儒及其对儒学发展的特色贡献
在河东这块神奇的厚土上,做为中华文化核心、骨干与主脉的儒学发展史中,大儒层出,不绝如缕,脉络清晰,一一可案。现择其中十人进行简说与分析:
(一)河东二圣人
傅说——著名贤相、儒家文化启蒙期一位重要的先驱
山西平陆人,起于“版筑之间”,从奴隶到宰相,辅佐商朝第22代帝王武丁执政近60年,实现殷商中兴,比孔子早800年,活着便被尊为圣人。平陆县至今仍保留和延续着数千年来民间在每年傅说诞辰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的隆重祭祀活动。
其主要贡献在政治儒学上,主要思想体现在《说命三篇》中,“君明、臣忠、民良、国殷”的王道政治理想由此而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格言对儒家知行观的发展与完善影响深远。
关公——武圣人、儒家文化的忠实践履者
东汉末河东郡解县常平(今运城盐湖区常平乡常平村)人。历代对关羽的封谥,由侯而公、而王、而帝,甚至与孔子并驾齐驱,称为文武二圣,列入国家祀典,民间对关公的崇奉更是到了极至,曾经村村建有关庙,河东地区建有全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
关羽虽然未留下宏言阔论,但他一生看得最多的书是《春秋经》,立身处世忠实实践了儒家文化精义,把“忠”、“义”二字大书特书在中国文化的典籍上,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精神中,不仅代代加封,万民景仰,而且三教共尊,对中国政治儒学、宗教儒学发展影响巨大。
(二)河东八大儒
一、卜子夏——孔子著名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河汾学派的奠基人
(前507~?)名商,字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文人,孔子72个著名弟子之一。孔子死后,子夏在孔墓守孝三年之后来到魏国西河(现山西运城河津)一带讲学,并在此成家生活,死后葬于河津市东新村村南。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河东公”。
主要贡献:
1、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帮助魏文侯率先称雄、并被尊为国师,发展了政治儒学;
2、设教讲学传播儒家思想,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
3、传教授徒,从教者300余人,连魏文侯和当时的社会名流吴起、李悝、公羊高、谷梁赤、段干木等都拜他为师,为河汾学派的形成做了重要奠基。
二、荀况——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先秦最后一位大儒
(约前336—前238)姓孙,赵国(今晋南一带)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先后在燕、齐、赵、秦、楚等国从政或讲学,曾为稷下学宫的领袖,担任过兰陵令。 荀子的著作,见于《荀子》一书。其中,《劝学》、《修身》、《不苟》、《天论》、《正名》、《性恶》等22篇,都为荀子亲著。
荀子对儒学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博取先秦诸子思想之长,创造性地充实改造发展了儒学。一、提出“隆礼重法”思想,发展了政治儒学。二、复办稷下学宫,育人传教,成为稷下学宫的领袖,“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三、荀子作为先秦最有成就的逻辑学家之一,在逻辑研究上的贡献主要在概念论上,提出“制名以指实”。四、对哲学儒学的创造性贡献:1.提出“性恶论”和“化性起伪”说;2.提出 “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之异于禽兽者”的“明分使群”说;3.自然观上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辨证观点;4.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说,在认识论上形成朴素的辨证方法;5.历史观上主张古今贯道和以继承为主的因革损益。
三、王通——“五子”之一、提出“三教可一”的理学先驱
(581-617)字仲淹,隋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万荣)人,谥“文中子”,出生于仕宦兼儒学之家,博学多识,胸有大志,“年十五为人师”,所著《太平十二策》被世人称颂,其主要思想体现在《中说》一书中。在三字经中,与先秦大家荀、老、庄及西汉大儒扬雄并称为“五子”。
主要贡献:
1、因应时代变化,弘扬儒家的王道理想,开创了“河汾之学”,发展了政治儒学;
2、第一个站在儒家立场上明确提出“三教可一”,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融佛、道二教,取其长以改造发展儒学;
3、批判、清除了两汉以来以天人感应和谶纬迷信为中心的天命史观,构建了一个与理学十分接近的新的思想体系,为影响中国近千年的理学思潮形成做了直接的思想准备;
4、缔造了河汾学派,鼎盛时从教者多达千余人,其门人迭处卿相要位,如房玄龄、魏征、李靖、杜如晦等,大唐王朝“三百年之业,斯门人之功过半矣”。
四、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大唐文儒、
(773--819)字子厚,祖籍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贞元进士,“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后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从青年时代就立下了“辅时及物”、“兴功济世”的理想,并满怀热情地去见诸实践。但时代没有提供给他更多的机会,使其才华不得施,贬斥终生。柳宗元未能在政治上挽救唐朝的颓败,却在文学、哲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主要贡献:
1、强调为学不重章句,经世致用。以实践圣人之“道”自任,“惟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参加永贞革新,倡导古文运动,永州、柳州勤政留绩。
2、主张兼综百家,统合儒释。提倡陆淳学派重“会通”的治学方法,反对“党枯竹,护朽骨”,不墨守成说,对待异质文化不像韩愈那样简单排斥佛,主张取其“韫玉”以佐“吾道”,表现出不主宗一家、融会贯通、兼容并蓄的大家风范,开创了儒家文化开放、兼容的优秀学术品格。
3、倡导文以载道和“古文风”,开一代新文风。
五、孙复——“宋初三先生”之一、理学酝酿期的重要人物
(992-1057)字明复,北宋晋州平阳(今临汾)人,曾举进士不弟,退居泰山讲学著书立说,世称泰山先生。与胡瑗(安定先生)、石介(租徕先生)并称三先生,作理学先驱,对宋代理学的开创和形成功不可没。
六、司马光——“道学六先生”之一、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因其祖籍涑水之乡,又称“涑水先生”。与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被朱熹称做“道学六先生”。
主要贡献:
1、人性论上坚持中道,“尊杨而抑孟荀”,发挥杨雄“性善恶混”思想,提出了人性“善恶兼有”说;
2、儒家道统论方面主张开放包容,推崇荀、杨,与宋儒贬杨、荀形成鲜明对比;
3、留下千余年来作为中国政治标准参考书的《资治通鉴》,及其作为一代名臣的政治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政治儒学。
4、对理学有开创发展之功。
七、薛瑄——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明代河东学派领袖
(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谥文清,山西河津县平原村(今万荣县)人,出生于职业教育家庭。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家教,七岁《小学》、《四书》即能成诵,十三四岁《五经》、《四书》能通大义。他的主要著作有:《文集(二十四卷)》、《读书录(十一卷)》、《理学粹言》、《从政名言》、《策问》、《读书二录》等。
主要贡献:
1、改造发展理学,推动实学兴起。适应时代要求,对朱熹理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批判改造,并在朴素唯物论的宇宙观和认识论思想基础上,确立了系统的实学理论和学风,对明代实学思潮的兴起,起了直接的先导作用,有“学贵践履”的“实践之儒”之称。
2、创建明代河东学派。初始,其弟子及从游答问者七十余人;后期,他的门生遍及四方,使得河东之学成为影响巨大的显学,获得广泛的崇奉和信仰,成为明代理学思潮中与王阳明为首的姚江学派相并的两大主要流派之一。
3、促进关学中兴。关学的一大批学者都从学于薛瑄,尤其是关学集大成者的吕楠,既是薛氏后学、河东学派的重要学者,又是关学中兴的著名人物,他成为河东之学和关中之学的中介。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薛瑄造就了明代关学的中兴。四、政治上忠实践履儒学。他从四十岁步入仕途,官至南京大理寺卿、北京大理寺卿、通议大夫、翰林院学士。他从政讲求重民、爱民,“以爱人为本”,并坦然清廉,刚正不阿,光明俊伟,成为受时人称道的直臣。他政治上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检察官”、“法官”工作,其杰出的儒者执法实践,对当今德治与法治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八、傅山——明末清初社会活动家、思想家
(1607—1684)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北郊)西村人,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等。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后就读于三立书院,为明末海内咸知的鲠直之臣袁继咸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傅山作为明末清初的知识分子,一生中处处表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气节。
主要贡献:
1、坚持大义气节,实践儒家理想人格。清军入关明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为表示对清廷剃发的反抗,出家为道,身着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与顾炎武结为同志,组织反清机构。拒授康熙帝的“内阁中书” 之封,表现出仁人志士“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
2、独辟新径,研究子学。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一反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开辟研究子学的途径,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
3、博学多才、“六艺”皆精。诗、文、书、画、医学等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
三、河东(或河汾)学派的特点
汾河从河东大地自北而南穿过,故河学派东又称河汾学派。以上述先贤大儒为代表的河东精英在学术上形成的特点可归纳总结为16个字,即:儒学为本,兼收并蓄,经世治用,与时携行。
儒学为本
何为儒学?儒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儒学指孔学,即孔子创立的以仁学和礼学为核心的学说;广义儒学,是中华民族优秀先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孔子起,承上三千年,起下两千年,为中国文化的精髓、核心、骨干或主流,是指导中国不断富强进步和中华民族不断文明昌盛的源头活水。河东的先贤们无一不恪守儒学之精髓,为己、为亲、为乡人、为国人、为天下人精心守护、不断营建着智慧的精神家园。
兼收并蓄
河东地区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舞台,河东人在学术上自然呈现出比其他地域更强的包容性、开放性,无论是王通提出的“三教可一”,还是柳宗元的不主一宗,纳佛入儒,亦或司马光不随宋儒大流而赞荀、杨等等,我们都可从中看出这种不盲目排斥异质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优秀学术品质和胸襟。这是河汾之学历百世而不绝、经千年而不衰,人才辈出,大儒迭起,能够不断新生的重要原因。
经世治用
强调学贵践履、学以致用,立功立德重于立言,几乎是河东先贤大儒的共性,他们几乎人人在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有建树,对中国政治儒学的实践与探研更是不遗余力,前赴后继,许多人出侯拜相、立下不世之功。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美中有憾,许多人虽有大功、大德、大思想,但因立言不足而往往难以入祀或受后世推崇,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与其贡献不相称。例如:许多人知道明代有王阳明大儒与姚江学派,不知有薛瑄大儒和河东学派(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的门户之见固是重要原因之一,但这是更重要的原因);山西人妇孺皆知大文学家王勃,却鲜有人知道其祖父大思想家王通。
与时携行
儒学是一条长河,她穿高峡,越荒漠,历坎坷,从远古流淌至今,走过波澜壮阔,走过狭小细流,也曾遭遇过断流,但是今天,她分明已走出低谷,正待百川汇集、浩荡奔涌之时。儒学是一棵大树,她经过繁茂的春夏,走过丰硕的秋天,也经历了箫杀的寒冬,如今,她又将顽强不竭的生命活力向新世纪尽情展现。河东学派在经历过1919年以来的短暂低潮之后,又迎来了生机盎然的生命之春。
王通名言
王通名言
1、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王通
2、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王通
3、言不中,行不谨,辱也。王通
4、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王通
5、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诱。王通
6、天下有道,圣人藏焉。天下无道,圣人彰焉。王通
7、志以成道,言以宣志。王通
8、人能弘道,焉知来者之不如昔也?王通
9、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通
10、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王通
11、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王通
12、动失之繁,静失之寡。王通
13、闻难思解,见利思避,好成人之美,可以立矣。王通
14、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王通
15、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王通
16、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
17、古之文也约以达,今之文也繁以塞。王通
18、焉知后之视今,不如今之视昔也?王通
19、小人多怨。王通
20、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王通
21、天下未有不劳而成者也。王通
22、君子之于道也,死而后已。王通
23、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王通
24、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王通
25、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王通
26、居而安,动而变,可以佐王矣。王通
27、古之史也辩道,今之史也耀文。王通
28、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学矣乎?王通
29、君子之学进于道,小人之学进于利。王通
30、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誊而喜者,佞之媒也。王通
31、吾于天下,无去也,无就也,惟道之从。王通
32、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王通
33、自知者英,自胜者雄。王通
34、非君子不可与语变。王通
35、爱名尚利,小人哉。王通
36、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37、积乱之后,当生大贤。王通
38、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也。王通
39、必也直而不迫,危而不低,其知命者之所为乎?狡乎逆上,吾不与也。王通
40、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王通
41、执古以御今之有乎?王通
42、志犹学海,业比登山。王通
43、君子不受虐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王通
44、大哉,时之相生也!达者可与几矣。王通
45、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王通
46、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王通
47、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王通
48、婚姻论财,夷虏之道。王通
49、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王通
50、问则对,不问则述。王通
51、其名弥消,其德弥长;其身弥退,其道弥进。王通
52、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王通
53、卦也者,著天下之时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王通
54、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王通
55、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王通
56、不以伊尹、周公之道康其国,非大臣也。不以霍光、诸葛亮之心事其君者,皆具臣也。王通
57、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王通
58、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王通王通名言
1、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王通
2、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王通
3、言不中,行不谨,辱也。王通
4、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王通
5、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诱。王通
6、天下有道,圣人藏焉。天下无道,圣人彰焉。王通
7、志以成道,言以宣志。王通
8、人能弘道,焉知来者之不如昔也?王通
9、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通
10、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王通
11、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王通
12、动失之繁,静失之寡。王通
13、闻难思解,见利思避,好成人之美,可以立矣。王通
14、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王通
15、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王通
16、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
17、古之文也约以达,今之文也繁以塞。王通
18、焉知后之视今,不如今之视昔也?王通
19、小人多怨。王通
20、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王通
21、天下未有不劳而成者也。王通
22、君子之于道也,死而后已。王通
23、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王通
24、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王通
25、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王通
26、居而安,动而变,可以佐王矣。王通
27、古之史也辩道,今之史也耀文。王通
28、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学矣乎?王通
29、君子之学进于道,小人之学进于利。王通
30、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誊而喜者,佞之媒也。王通
31、吾于天下,无去也,无就也,惟道之从。王通
32、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王通
33、自知者英,自胜者雄。王通
34、非君子不可与语变。王通
35、爱名尚利,小人哉。王通
36、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37、积乱之后,当生大贤。王通
38、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也。王通
39、必也直而不迫,危而不低,其知命者之所为乎?狡乎逆上,吾不与也。王通
40、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王通
41、执古以御今之有乎?王通
42、志犹学海,业比登山。王通
43、君子不受虐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王通
44、大哉,时之相生也!达者可与几矣。王通
45、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王通
46、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王通
47、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王通
48、婚姻论财,夷虏之道。王通
49、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王通
50、问则对,不问则述。王通
51、其名弥消,其德弥长;其身弥退,其道弥进。王通
52、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王通
53、卦也者,著天下之时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王通
54、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王通
55、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王通
56、不以伊尹、周公之道康其国,非大臣也。不以霍光、诸葛亮之心事其君者,皆具臣也。王通
57、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王通
58、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王通
王通名言名句斯特恩名言赛蒙兹名言 费孝通名言
1、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2、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信簿。在乡土社会中黏着相片的身份证,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认错了人。
3、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象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4、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5、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比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
6、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
7、如果握在手上的权力并不能得到利益,或是利益可以不必握有权力也能得到的话,权力引诱也就不会太强烈。
8、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9、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10、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1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2、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13、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14、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15、不知道法律的人却又不能在法律之外生活。
16、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17、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有意识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确实不停止的,是追求。
变通名言警句
1、变法之难,在去其旧染矣,而能别择其故所善者葆而存之。——《严复诗文选》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3、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4、治国之有法,犹治病之有方也,病变则方亦变。——康有为《政论集》
5、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6、法若有弊,不可不变。——《宋史》卷三五一《赵挺之列传》
7、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宋史》卷二五六《赵普列传》
8、法在心头,泥古则失。——王士祯等《师友诗传录》
9、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10、每次改革都会出现一批偏激的狂人。——罗斯福
11、法无久不变,运无往不复。——魏源《古微堂外集》
12、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13、法与时移,而禁与治变。——《韩非子·心度》
14、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15、变古愈尽,便民愈甚。——魏源《古微堂内集》
16、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极其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池田大作
17、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1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19、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石悦
20、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2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22、变或可存,不变则削,全变乃存,小变仍削。——康有为《政论集》
23、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24、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25、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宋史》卷三三八《苏轼列传》
26、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27、法令之设,所以随时制也。——《晋书》
28、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29、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30、变法则民富。——《谭嗣同全集·仁学二》
31、变革给人以慰藉,哪怕是变得更坏,就像我坐马车旅行时发现的那样,换个姿势后即使碰伤了,我也常常觉得舒服。——欧文
32、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
33、0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3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5、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翟
36、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37、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38、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39、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40、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41、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42、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华梅
43、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托马斯·莫尔
4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45、治天譬如居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司马光
46、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卷一五《察今》
4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8、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4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50、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5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5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
53、事不师古,以克永世。——《李觏集·官人》
54、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鲁迅
55、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
56、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57、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裴多菲
58、变通革弊,与时宜之。——《晋书》卷四九《阮籍列传》
59、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6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61、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伊索
62、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63、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64、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65、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列宁
66、知耻近乎勇。——孔丘
67、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68、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69、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70、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71、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7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商子·更法》
73、法变而日新。——康有为《政论集》
74、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鸠
75、法制数变,国家之大患。——申涵煜《省心短语》
76、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六韬·武韬·顺启》
77、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78、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79、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80、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81、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82、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8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84、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交通名言英语
1、超载超速,危机四伏。
Overload overspeed, crisis.
2、你让我让,路路通畅。
You let me, lulu.
3、遵守交规,善待生命。
Obey the traffic rules, treat life.
4、人不斜穿,不车越线。
people are not inclined to an is a curse, let a person is a blessing.
12、超速行驶是抢占死亡线。
Speeding is a dying.
13、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
Drive dont drink, dont drink and drive.
14、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
Holding the steering ot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26、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Security from the alert, accidents due to paralysis.
27、守法才能平安,平安才能回家。
The la the traffic accident.
37、防灾求得平安在,遵章换得平安来。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natural calamities, finding peace in compliance in peace.
38、酗酒开车是驶向死亡与坟墓的选择。
Drunken driving is heading for the choice of death and the grave.
39、文明交通安全在,留住生命留住爱。
Traffic safety in civilization, keep life keep love.
40、狭路相逢君先过,并驾齐驱君先行。
First head-on king, neck and neck jun first.
41、何愁路途多遥远,遵守法规保平安。
e is a, traffic safety depends on everybody.
44、十次事故九次快,谁不相信谁受害。
Ten times accident nine times faster, who does not believe who suffer.
45、道路交通安全法,伴您平安万里行。
Road traffic safety, with your safe journey.
46、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
You speak to violat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ccident no mercy for you.
47、学好交通安全法,平安幸福千万家。
To learn traffic safety, safety and happiness thousands.
48、行人过路要小心,提前准备防万一。
pedestrian crossing to be careful, ready to prevent one thousand ahead of schedule.
49、一看二慢三通过,麻痹大意闯大祸。
A look through the sloe home safely.
58、骑车请戴安全帽,流汗总比流血好。
Cycling, please .
61、人在路中守交规,法在心中路畅通。
people obey traffic rules in the road, in heart road unimpeded.
62、交通安全进万家,出入平安你我他。
Traffic safety into the thousands, in and out of peace you I him.
63、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坑后代。
Strict is the love, the pine is hurt, out of the pit accident.
64、交通法规记心中,人身安全在手中。
personal safety traffic rules to remember in heart, in his hand.
65、要想车祸不上身,交通法规牢记深。
To dont think car accident, the traffic regulations, deep in mind.
66、心头常亮红绿灯,安全行驶伴人生。
Normally on heart lights, safety travel companion in life.
67、谨慎驾驶一帆风顺,遵纪守法十分安全。
Careful driving smooth, discipline is very safe.
68、人让人,让出文明;车让人,让出安全。
people to people, give up civilization; Car to let a person, give up.
69、路好车好安全最好,慢行快行平安就行。
Good road car safety is best, slo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safe, the thing north and south.
73、眼睛中藏不住一粒沙子,开车时来不得半点马虎。
Eyes filled not a grain of sand, and shall be careless when driving.
74、红灯,绿灯,灯灯是令;弯道,直道,道道小心。
A red light, green light, light the lamp is made; Straight, bend, be careful.
seo还有前途吗?
seo被唱衰其实已经很久了,很多年前都有人说seo会消亡,但是在现实里还是一直在进步。我所指的进步是说seo的从业人员仍旧在扩大,seo的从业者的技能一直在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seo是不会消亡的,因为只要存在搜索的行为,就存在seo的空间。因为比如目前的淘宝seo、微博seo、京东seo等不是方兴未艾吗?
搜索行为不会消失。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多样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搜索行为寻找到各种信息源的信息。自媒体在发展,SNS在扩大影响,但是人们对新信息的需求不会仅仅局限于已知的人或物。比如在微博上,我们经常性浏览的是那些我们关注的人的信息,但是我们也会通过搜索寻找热门事件不同人的观点。如果我们仅仅把自己的信息关注点停留在已知的人当中,那么我们视界就会受到限制,就会错过很多精彩的内容。任何自媒体人和一个圈子内的创意和新鲜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搜索开拓未知。
seo在进步,因为随着搜索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搜索更加的智能化和公平化,一些靠seo的小技巧和方式获得排名的技术一去不复返,导致很多只了解一些seo浅层知识的人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就是很多人的所谓的失业。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金字塔的模型,技术好的永远都是香饽饽,而技术差的会被逐渐的淘汰。但是现实很残忍的是,目前很多学seo的虽然学了很多年,但是技术一直没有特别大的改观,导致逐渐的没有了效果。
个人认为做seo还是有前途的,特别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的人,因为从营销上来讲,获得用户主要只有2种方式,一个是需求覆盖,一个是用户定位,而seo作为用户需求覆盖的主要方式,只要用户需求存在,就需要seo去操作它。而竞价貌似也可以做用户需求覆盖,但是竞价也有很多的弊端的,比如竞价比较适合导航型的词语,而类似长尾词的需求根本无法匹配需求的。况且,竞价单页制作非常的麻烦,所以任何一个公司的竞价页面都是很有限的,所以就无法把所有的用户需求给匹配完全。
急求关于立志和哲理的典故\故事\格言
志当存高远。〔三国〕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晔
*男儿事业当志奇。〔三国〕贯休
*君子志于择天下。〔宋〕刘炎
*褴褛衣内可藏志。书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
*志犹学海,业比登山。〔隋〕王通
*志以成道,言以宣志。〔隋〕王通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宋〕朱熹
*志比精金,心如坚石。〔明〕冯梦龙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明〕胡居仁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清〕程允升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琮琼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汉〕桓宽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
*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三国〕曹植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唐〕李隆基
*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唐〕李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唐〕李白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唐〕杜甫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唐〕白居易
*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唐〕白居易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唐〕孟郊
*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唐〕杜荀鹤
*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宋〕欧阳修
*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元〕万松老人
*慷慨丈夫志;铁石豪杰心。《格言对联》
*有志肝胆壮;无私义凛然。《格言对联》
*若无松柏志,超越不为高。郭沫若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有志。〔南朝〕范晔
*宁可清贫有志,不可浊富多忧。〔宋〕释道远
*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宋〕胡宏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明〕于谦
*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徐悲鸿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春秋〕墨翟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战国〕孟轲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汉〕王充
*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三国〕曹操
*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唐〕刘兼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宋〕张来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志须预定自道远,世事岂得终无成?〔元〕徐谦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清〕颜元
*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林伯渠
*英雄气魄云为被;志士胸怀海作家。《格言对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
*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志不广也。〔北朝〕刘昼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格言联壁》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孙中山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和刀。 《神童诗》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明〕李时珍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 书摘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春秋〕孔丘
*夫志,气之帅也。〔战国〕孟轲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战国〕孟轲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战国〕荀况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韩非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志坚者,功名之主也。〔晋〕葛洪
*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晋〕葛洪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身可辱,而志不可夺。〔唐〕王勃
*生、死、穷、达不易其志。〔宋〕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
不拔之志。 〔宋〕苏轼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宋〕朱熹
*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宋〕真德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明〕王守仁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明〕吕坤
*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明〕冯梦龙
*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明〕戚继光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
无志而建功。 〔明〕朱棣
*男儿立志三步曲:齐家、治国、平天下。〔明〕唐寅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
不外乎一个“勤”字。 〔清〕曾国藩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清〕曾国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但言虚心,不若先言立志。〔清〕陈确
*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清〕黄宗羲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
已酬便无志。粱启超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格言联壁》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格言联壁》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英〕勃朗宁
*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
就一定能如愿以偿。〔英〕乔·赫伯特
*每一个成功者的秘诀,是由于坚定不移的
志向和热烈不懈的工作。〔英〕马尔顿
*真正之才智,是刚毅之志向。〔法〕拿破仑
*一个志在有大成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
知道限制自己。 〔德〕黑格尔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
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
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美〕卡耐基
哲理小故事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检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检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检拾更多的鹅卵石。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何尝不是这样呢?有许多眼前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如敝履般地丢弃了,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迭。
--------------------------------------------------------------------------------
-- 作者:青春风铃
-- 发布时间:2005-8-18 12:51:38
--
哲理小故事二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拥有无数的土地也有满屋子的金银财宝,可是他仍然觉得不够、不满足,所以闷闷不乐。
一天,有个「金仙子」出现问国王说:「国王陛下,您觉得到底要怎么样,才会快乐呢?」
国王想了想说:「我要有一只金手指,只要我的金手指随便一碰触,甚么东西都可以变成金子,那我就会很快乐。」
「真的吗?您真的想要一个金手指吗?您要不要考虑一下?」金仙子问道。
「不用考虑了,这是我一生中最大梦想,只要有金手指我的梦想就能实现,我就会很快乐!」国王说。
于是,金仙子就把国王的右手变成一只金手指。国王只要随意一指桌子、椅子、盘子、墙壁...凡是他碰触过的东西都变成「金制」的物品
哇!真是太棒、太高兴了!
这时,国王跑到花园闻到阵阵花香,就顺手摘朵花来闻赏。可是,手一碰到花朵,花朵立刻变成金花,不再有香味!
国王又走到餐厅,闻到满汉全席的大餐,就口水欲滴地想饱餐一顿。可是当他拿起盘中鸡腿时,鸡腿瞬间变成金鸡腿。正当国王垂头丧气时,他最疼爱的小女儿跑了进来,国王很高兴的抱起这可爱的小女儿,可是,刹那间她也变成金女孩。
「混帐,这是什么金手指,居然把我的女儿都变成金人」
国王大声怒吼:「来人啦,去把那『金仙子』给我抓回来!」
可是国王再怎么找还是找不到金仙子。而他又饥、又渴、又失去心爱的小女儿,国王非常痛苦「金手指、点金术」变成挥之不去的梦魇。
--------------------------------------------------------------------------------
希腊哲人柏拉图曾说过一句话:「对一个小孩最残酷的待遇,就是让他『心想事成』。」
是的,凡事「心想事成」的小孩,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成长,他要什么就有什么,正如「金手指」一样一直享受「心想事成」的果实可是,没有遭遇挫折打击难道就是件好事吗?万一有一天长辈的保护伞不再能够「遮风避雨」则一生中难道真的事事都能够「心想事成」吗?
曾经有一个大学男生告诉我,他未来找另一半的条件...貌美、漂亮是一定要的啦!而且最好也是大学学历,有一栋别墅、一辆奔驰轿车、还有1,000万现金做为嫁妆这样我就可以减少奋斗20年了。有人多么盼望能「减少奋斗20年」,也希望生活中有「金手指」以便能「心想事成」。可是,你的「斗志」在那里?
生命难道只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吗?岂不知人生是「一连串奋斗的过程」,充满「昂扬斗志」的人生才有意义啊!
--------------------------------------------------------------------------------
-- 作者:青春风铃
-- 发布时间:2005-8-18 12:51:55
--
哲理小故事三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型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企业组织领导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
经理人员的任务在于知人善任,提供企业一个平衡、密合的工作组织。
--------------------------------------------------------------------------------
-- 作者:青春风铃
-- 发布时间:2005-8-18 12:52:14
--
哲理小故事四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一个团队总是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再逊的人总有一方面较他人一日之长。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情,而在于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在适当的时候派“逊色”的员工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同样,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也许说是容人之智更恰当,工作就是工作,千万不能夹杂自己的个人喜好。也许你今天看不起的某个人,他日正是你事业转机的得力之臣。
用兵无固定方式,如水无固定流向,能依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是用兵如神了。
--------------------------------------------------------------------------------
-- 作者:青春风铃
-- 发布时间:2005-8-18 12:52:34
--
哲理小故事五
《明史》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
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这一招也是非常有用的。人的性格千奇百怪,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而你的团队里恰好就有一些不好管理的人,软硬不吃,你该怎么办呢?其实,以柔克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任何人的不合作态度都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因为待遇太低,或者不公平,或者是工作量的分配不匀,或者是在对员工的各项政策上有所误解,而这些都是与你这个作决策的管理者有关。也许你不是决策者,而只是个执行者,那你又应该怎么面对下属的这种不满情绪呢?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听指挥的我就辞掉他!这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
要知道一个企业解聘一个员工很容易,如果不是太差的企业招进一个员工也不难,可是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员工就真的非常难,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失去了一些好的员工,对企业就是相当大的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集体的战斗力。
这时候就需要领导发挥以柔克刚的本领了,首先承认错误在自己,让他的气有地方撒,然后再施以缓兵之计,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再有的放矢,不是很好吗?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孙子兵法)
--------------------------------------------------------------------------------
-- 作者:青春风铃
-- 发布时间:2005-8-18 12:52:54
--
哲理小故事六
哲理故事 * 看了让你终身不后悔的四个人生故事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著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於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注: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像。
--------------------------------------------------------------------------------
-- 作者:青春风铃
-- 发布时间:2005-8-18 12:53:17
--
哲理小故事七
宽大 :
这是一个甫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
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著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时?l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於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要去喜爱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欢那些造成我们不便和不快的人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宁愿和那些不如我们健康,美丽或聪明的人保持距离。
然而感谢上帝,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们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今晚在你入睡之前,向上帝祷告请?赐给你力量去接纳他人,不论他们是怎么样的人;请?帮助我们了解那些不同於我们的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著一种神奇的东西称为「友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但你却知道它总会带给我们特殊的礼物。
你也会了解友情是上帝给我们最珍贵的赠与!朋友就像是稀奇的宝物。他们带来欢笑,激励我们成功。他们倾听我们内心的话,与我们分享每一句赞美。他们的心房永远为我们而敞开。现在就告诉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们。
--------------------------
试想:朋友,您一路看下来之后;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那么,在对别人有所决定与判断之前,首先,请想想这是否是一个「误会」,然后,请考虑您是否一定要钉下这个「钉子」,如果可以的话,请「且慢下手」。
因为,当您对别人「宽大」之时,即是对您自己宽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